【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兰亭集序》对比阅读答案(共8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在此,感谢网友“shuqigame”投稿本文!
篇1:《醉翁亭记》与《兰亭集序》对比阅读答案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l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l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文言汉语网整理
12.(1)水(酒)清(2)遮蔽(3)全,都(4)长,高(每小题1分)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15.【甲】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1分)(大意正确可得分)
[知识拓展]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朝代:魏晋
作者:王羲之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wenxue/)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整体分析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5]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篇2:《醉翁亭记》《兰亭集序》比较阅读答案《醉翁亭记》《兰亭集序》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1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2、(1)水(酒)清(2)遮蔽(3)全,都(4)长,高(每小题1分)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15、【甲】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1分)(大意正确可得分)
篇3:《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21.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二.(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答:
三.(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四.(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
树林阴翳 游人去而禽鸟乐
1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五.(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醋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①醒能述以文
②其节见于艰危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①泉香而酒洌
②食之末必不佳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21.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六.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2.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2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2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七.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
①太守谓谁( )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1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
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
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答案:
一.17.(3分)(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各1分) 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 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21.(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二.6.答案:(1)像鸟的翅膀 (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7.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8.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9.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10.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三.19.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就 20.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21.(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四.11.边境 告诉(对……说) 遮蔽(遮盖) 离开(离去)
12. D
13.翻译略
14.①持嘲讽、讥笑态度。富和尚强调客观条件。害怕困难,还嘲笑贫和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生能联系实际,谈“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也可。(第二问的答案,言之成理既可。
②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或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或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若只回答出对“醉”、“乐”的理解,而无评价,给1分)
五.18、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19、A
20、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21、《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六.20.①滋长 ②命名 21.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22.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23.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24.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七.7.①是 ②因(因为) ③在朝廷上做官
④以……为乐(为……感到快乐,把……当作快乐)(每个1分,共4分)
8.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②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9.与民同乐(或 “民本”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0.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2分,共4分)
11.要求:语言流畅、精练、有文采,内容符合人物事迹。(4分)(酌情给分,人物1分,颁奖词3分,只写人物,没写颁奖词不给分)
篇4:《三峡》《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三峡》《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面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春冬之时 山间之四时也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朝而往,暮而归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三峡、醉翁亭的景色之美,请你按照“我欣赏……”的句式进行解说。
示例:我欣赏醉翁亭的`朝暮变化之美,这里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
(1)我欣赏
(2)我欣赏
4.两文均写到四季之景,请简要说说两文写景有哪些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B
2.(1)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快。
(2)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里就昏暗了
3.示例:(1)三峡的雄奇峻拔之美,这里山高岭连,山峰相重,群山复叠,遮天蔽日。
(2)醉翁亭的四季变幻之美,这里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
4.如: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情景交融;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等。
篇5:《玉山道中》《醉翁亭记》《兰亭集序》比较阅读及答案《玉山道中》《醉翁亭记》《兰亭集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玉山道中①
杨万里
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荫低。
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注释】①玉山在江西上饶市著名风景区三清山的南边,玉山道是玉山到三清山的进山主要路径。
【乙】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①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②之兰亭,修禊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④。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注释】①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②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③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④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玉山道中》中尽日殷勤照碧溪的殷勤一词用得十分精妙,请作赏析。 (2分)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群贤毕至 (4)信可乐也
2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2分)
A 其恕乎 列坐其次
B 名之者谁 仰观宇宙之大
C 战于长勺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以激怒其众 引以为流觞曲水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2.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2分)
虽 无 丝 竹 管 弦 之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23.这三则材料写山水都写得有声有色,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4.这三则材料都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8、(2分)殷勤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青翠水之洁净。
19. (4分)(1)秀丽 (2)情趣 (3)全,都 (4)确实
20、(2分)C
21、(4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这天,天空晴朗,微风和煦。
22、(2分)虽 无 丝 竹 管 弦 之 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23. (3分)甲文村北村南水响齐写村南村北到处都听到溪流的潺潺声响,从听觉角度,青山碧溪写山水色彩,从视觉角度;乙文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从听觉角度,蔚然深秀则是写山的色彩,从视觉角度;丙文清流激湍,一觞一咏可诉诸于听觉,茂林修竹则暗写色彩,从视觉角度。
24、(3分)三则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寄情山水).
篇6:《答谢中书书》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答案《答谢中书书》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答案
[甲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云归而岩穴暝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12.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醉能同其乐
参考答案
9.消散 昏暗 落下 精神不振
10.(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11.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12.(1)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作者娱情山水,但让他陶醉的是与滁洲的老百姓一起出游,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篇7:《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
②临溪而渔渔: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
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洌
2、①昏暗
②动词,钓鱼
③摆放
④以……为乐
3、①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 ,枝叶成荫。
②树林渐渐暗了下来,鸟儿在树林里上上下下叫着。
4、本选段通过对醉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游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5、“略”。(言之有理即可)
篇8:《醉翁亭记》阅读答案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小题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答案
【小题1】(1)命名,取名(2)助词,的。
【小题2】(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小题3】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醉翁亭记》的阅读答案
★ 阅读《醉翁亭记》附答案
★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 醉翁亭记阅读题带答案
★ 《醉翁亭记》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 《醉翁亭记》作业本答案
★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 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初二语文家庭作业及答案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