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美文网

读名著有感有感2000字【精选8篇】

点击全文阅读

名著读后感2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名著读后感2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的读名著有感有感2000字【精选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读后感1700字 篇一

师徒四人中,最忠厚的是沙僧,他为人忠厚老实,一心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他的决心实在让我赞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有三大恶习:好吃、好色、好睡,而且他非常贪婪,并且做事没有决心,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他想取真经时,还求佛祖让他下凡来玩呢!

孙悟空的优点是非常勇敢,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一直勇往直前,一路帮师傅降妖除魔,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他或者靠自己、或者寻求外援,总之想方设法营救师傅。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有时会很固执,但他的优点是非常善良,虽然有时会显得有些懦弱,但柔弱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坚持目标、永不懈怠的心。凭借着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想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因此我们要学着勇敢,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不断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三打白骨精,保护师傅,为民除害,却被师傅误会成乱杀无辜,我很为他不平;他偷吃人参果固然不对,但他当他得知人参果树的稀有和珍贵的时候,不远万里去寻求医树的药方时所表现出的知错就改、诚心悔过的精神,还有他做人的诚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不贪图富贵,不爱美女,在师傅要赶他走的时候,看得我眼泪都流了下来。明知道一路上危难重重,但他却忠心耿耿,不愿离去。在天庭上他对玉帝的错误敢直言不讳,他的坚强、勇敢、乐观,在妖魔面前毫无惧色,在具有强大势力的天庭,他不畏强权,超出凡人的形象,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佩服和欣赏。在书中还有一位贪吃、性格单纯、勇敢战斗,可见到困难却退缩的猪八戒,看得我哈哈大笑;沙和尚心地善良、不爱惹事、老实保护师傅。唐僧一心成佛,待人友善,但他分不清善恶,我并不喜欢他。

我爱看《西游记》迷人的细节,多姿的神话色彩,它为我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暑假里,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书,我非常佩服唐僧四人,因为他们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唐僧四人在《西游记》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来终于去到西天,取得真经,赶回大唐。

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遭到了妖魔鬼怪的追杀。例如:三打白骨精,首先白骨精变成一个送饭的女孩子,想接近唐僧,被孙悟空看到一捧打死。接着他又变成一个老头,被孙悟空识破又一棒打死;第三次它变成一个老太太还是被孙悟空打死。可唐僧错怪悟空打死了人,非把他赶走不可,孙悟空只好回到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抓走,孙悟空又及时赶来救援。还有金鱼精、黄袍精、黑熊怪……等,孙悟空都一一把它们降服了。孙悟空一路保护唐僧,可多次被唐僧误责,有时还念了“紧箍咒”,但孙悟空都没有放弃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决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去到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说明了:只要坚持,就会胜利,也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坚持就是胜利”。

在我们的学习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懈,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的。

在我的成长路上,《西游记》始终陪伴着我,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虽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仍不过瘾。当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时,不禁对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劳任怨感悟颇深。但感动的还是唐僧对徒弟的谆谆教诲。如今再次细细品味这家喻户晓的名著,不变的是故事情节,变的是我的感触。

小时候看《西游记》总会有个疑问: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经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这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东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就像这句歌词所说的,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捷径,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艳阳还是阴云。

孙悟空求学七年才学到真本领。七年间,他从未说过放弃,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师傅会将真本领传授给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这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于我们消耗的时间,而在于我们为获得成功所受的磨练。一个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会在意自己为这个目标耗费了多少时光和精力,他们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为这个目标真的在拼搏。他们知道:接受的磨练越多,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离成功的大门也就越近。

名著读后感1900字 篇二

大约是初中的时候吧,初次看《水浒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但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拿起了《水浒传》,想重温儿时的记忆,没想到,曾经感动过我的《水浒传》却让我很失望。我佩服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但这本书,在思想方面却显得很不足。一、无是非观。我总结了一下,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杀人,而且有些是无辜的人。史进杀李吉,李吉并非有罪,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即使是我敬重的武松,也在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时,杀了后槽、两个丫鬟、张都监的两个亲随和其他一些人。石秀杀死了和杨雄妻子通奸的和尚和帮助和尚通奸的头陀,杨雄杀死了丫鬟迎儿和自己的妻子。

还有,在攻陷一座城池或庄寨时,都要把长官一家良贱杀尽。为救宋江,劫法场时,李逵杀人最多,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李逵嗜杀成性,在血洗扈家庄后,宋江斥责他说,扈成已经投降,何必杀他一家人。但念在李逵有功劳的份上,权且将功折罪,李逵却说:“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杀人竟然还杀得快活,骇人呐!宋江在浔阳楼上提的反诗里,有这样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似乎杀人是为了报个人的冤仇。攻打完祝家庄后,宋江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石秀禀说起这钟离老人指路之力,有此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宋江听罢,叫石秀去寻那老人来。石秀去不多时,引着那个钟离老人来到庄上,拜见宋江、吴学究。宋江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永为乡民:“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什么是善,就是因为给梁山好汉指路了,典型的“对我好就是好人”的论调。攻打完北京后,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比及寻著,吴用急传下号令去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伤的可是无辜的百姓啊!为了逼秦明落草,宋江设计让人穿了秦明的盔甲,攻打了青州城,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

为逼朱仝入伙,设计杀死了小衙内——沧州知府亲子,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就算他的父亲恶贯满盈,孩子也是无辜的呀。放火。例如,鲁智深火烧瓦官寺、晁盖上梁山时烧了自己的寨子、武松在蜈蚣岭烧了坟庵,穆弘上梁山时,也把庄院一把火烧了,这样的情节就更多了,不知道这样做用意何在?此外,攻打祝家庄,实为借粮,并非义举,可宋江却说:“……祝家庄那厮,好生无礼,平白欺负俺山寨,因此行兵报仇,……”其实,祝家庄门上的标语(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和抓了时迁只不过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而已。在被迫上梁山前,许多英雄好汉本就是打家劫舍的或者是一方恶霸。就连晁盖也是打家劫舍的,虽说是“劫富”,可却没怎么“济贫”。穆春本是揭阳镇一霸,只因为薛永私自在他的地盘上卖艺,便吩咐人不要施舍他钱,他把宋江给了薛永五两银子视为对他权威的挑战,便吩咐客家和店家不许接纳宋江他们,可当知道此人是宋江时,便扑翻身便拜。看过《水浒传》的人都晓得,这样的情节不少。书中很多英雄人物确实是被官逼得上了梁山,象林冲、武松、宋江,那时的吏治确也有些残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原来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了残生性命,……”吏治的严酷与不合理可能是导致反抗最直接的原因。可也有很多人如阮氏三兄弟却不是如此,也有一些人是被这些好汉们逼上了梁山的,如秦明、萧让、金大坚、黄信、李云、李应、徐守、卢俊义等。二、乱世的志士往往有些无赖(老舍语),鲁智深到处赊帐,只说,先记上,改天再还,从店小二等对他的态度来看,他估计也是一霸,就连镇关西见了他,也是慌忙出柜身来唱诺道:“提辖恕罪。”这鲁达到处打人,而且有时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打人,如在旅店救那父女俩逃走,店小二阻拦时,鲁达大怒,打了那小二一巴掌,只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了两颗门牙,其实店小二何错之有?到后来大闹五台山,更是流氓行经。杨志在生辰纲被劫后,也吃过霸王餐。三、义气、人情大于法,宋江得知官府要缉拿晁盖,便去给晁盖通风报信。宋江杀了阎婆惜,知县却一味护着宋江,只想把事情朦胧做在原本无辜的唐牛儿身上。

武松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后,知县也一心要周全他。说到人情,宋江惯会使人情,发配到江州府,到处使银子,因此无一不喜欢宋江。戴宗因宋江没送例银,大怒,喝道:“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且打这厮一百讯棍。”当知道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宋江时,戴宗马上便和其称兄道弟。人情在中国可真是源远流长。

中国名著读后感1800字 篇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张角兄弟揭竿而起,于是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在此形势之下,各地豪强或为自保家园,或为称雄一方,纷纷建立地方武装,这就形成了各路豪强的割据之势。中国大的地,群雄逐鹿,各霸一方。

为镇压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在全国招兵,在幽州地面也有了招兵公文,这就引来了一个大英雄刘备。这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算起来也是东汉王室的远方直系子孙。他虽然目前沦落民间,以贩麻鞋和织席为业,却胸怀大志。他身长七尺五寸,颇有龙子风采。刘备擅使一对双股剑,足智多谋,特别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他见到招兵榜文,便与意气相投的新教朋友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在桃园里结拜成兄弟,(桃园三结义)刘备为长兄,关羽、飞依次为弟。三人决心投军杀敌,报效国家。二弟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擅使一口重七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擅使一只丈八蛇矛。兄弟三人勇武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们投军后立下许多战功,还救出了被张角击败的董卓。但因刘备地位低下,只当了个小官,击退黄巾军后,他们弃官归乡。

宫廷内宦官专权日盛,朝政日乱,人民怨声载道。各地战乱又起,刘备又带二人复出,因为平定渔阳之战有功,刘备被封为平原县令,有了一支自己的人马。

不久之后,汉灵帝死,幼小的汉献帝即位。几番争斗之后,朝政大权又被奸相董卓把持,董卓骄狂残暴,引起众官的不满。曹操是一位颇有心计的人物,他刺杀董卓未成,设计出逃。曹操在陈留带起一支兵马,推袁绍为盟主号召天下兵马共讨董卓。在曹操讨卓檄文的号召下,十七镇诸侯起兵响应,直逼洛阳,刘备兄弟也在其中。讨董大军兵临城下,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出城迎战,连杀盟军数员大将。这时,关羽打发神威,温酒斩华雄,(关羽温酒斩华雄)即出战时温好的酒都还未凉就提华雄的人头而归。

董卓见华雄被杀,亲自领着十五万大军应战,他的义子吕布骁勇善战,武功天下第一,众诸侯无人能敌。紧急时刻,张飞、关羽、刘备三英雄合战吕布。(三英战吕布)迫于形势,董卓放弃洛阳,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各路豪强占据洛阳后,长沙太守孙坚寻的一枚传国玉玺,便心生异念,找个借口返回江东,已图霸业。袁绍听说后大怒,联合荆州刺史刘表半路截击孙坚,从此孙坚与刘表结怨。各路诸侯也各怀异心,不久便各自散去。曹操投扬州,袁绍到关东。刘备仍回平原县当县令。此后割据一方的枭雄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多有枭雄战死。此时董卓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因美女貂蝉与吕布发生冲突,吕布杀了董卓,但董卓的旧部杀回长安,吕布抵挡不住,逃出关外投奔袁术去了。

太平的日子不长,山东黄巾军的余部又开始起义。曹操平定山东,所向披靡,降敌数万,招揽天下英雄贤士,开始建立霸业。经过几年东征西讨,他独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久,曹操引兵诛杀吕布,兵围刘备。刘备势单力薄,全军大败,他只身突围投奔袁绍。张飞不知去向。关羽为保全刘备家小,与曹操签订条件后归顺。曹操极为赏识关羽,一心想将他招降。关羽义薄云天,他在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后,不辞而别。关羽千里走单骑,一路护送刘备一家老小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与刘备和张飞相会。此时刘备在汝南重整旗鼓,招纳了猛将常山赵子龙,势力逐渐恢复。

这时独占江南的孙策在江东招纳了猛将谋臣,称雄江东。后来他中了刺客暗算,毒发而死,其的孙权接管了他的权力,采取顺曹操、绝袁绍的方针,割据江东。袁绍和曹操两雄相相拼,官渡爆发了一场激战。战中,曹操赤脚迎许攸,并采纳他的意见断其粮草、乱其军心,以少胜多,袁绍带八百单骑逃回冀州。不久,袁绍重整部队来战曹操,曹操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再次打败袁绍,进而兵围冀州。袁绍病死,曹操水淹冀州,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他于是腾出手来对付刘备。刘备屡战屡败,当时投靠荆州刘表处。他受到刘表妻党的猜忌,并想加害于他。刘备于是避难新野,并败徐庶为军事,势力日渐强盛。曹操屡次派人来攻,都败在刘备手中。曹操于是设计迫使徐庶离开刘备,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字号“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刘备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见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二州,以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

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琼嗣位,投降曹操。刘备携民出走江陵,在当阳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赵云单骑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适逢孙权谴鲁肃来探虚实,诸葛亮即随鲁肃前往江东,欲结孙权共拒曹操。

2021大学名著读书笔记1800字 篇四

《围城》这部小说在高中可以说就早有耳闻,一直很想去拜读一下,然而由于高中时间的原因,一直没空去读,进入大学以后,终于有幸将《围城》看了一遍,《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 缚和磨砺。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得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除了方鸿渐,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新楣总也踏不进她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者是一个面子,这也是民 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历史这座怀旧围城之中。钱钟书先生以这样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外,真正要阐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 缚,永远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

生活21世纪里,生活的围城依然存在,在这个竞争激烈,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不管是来自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的压力,都将人们置身在一堵又高又无边际的围城里,对名利的追逐,对金钱的渴望,将人们压得透不过气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被为外人羡慕为象牙塔般的生活,可是很多大学生也被关进这座无形的围城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单纯,人际交往变得复杂,学会了钩心斗角,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又面临找工作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大学生就注定要在这座围城里出不来呢?我认为此言差矣,困在生活的围城,大多数是由于自己将心置身在围城里面了,所以给心安上一对翅膀,就能飞出这座围城,看到广阔的天地。

所谓给心安上一对翅膀就是,将心态放好,给心灵减负,生活需要正能量,需要积极向上,而不是抱怨,对于人际交往,我想只有对于别人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别人也一定会对你以诚相待的,所以不要抱怨,不要消极,乐观向上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而对于工作,我想毕业既失业是对于那些毫无准备的人说的,因为我坚信机会是有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只要你在大学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相信你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围城再高,只要我们能给心安上一对翅膀,我们就一定能飞出围城,感受天地的磅薄大气,创造美好人生。将围城击化解与无形之中。

名著读后感1700字 篇五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感觉很好,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一个好习惯并对照自己,第二天刻意改变一点,发现收获很大。其实名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习惯,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名师成功的基石。

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书中的两个好习惯。

一、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称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学行为和没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在大力倡导教育反思的今天,有的老师说:“反思难道非得流于书面形式吗实际上每个老师上完课后都或多或少进行些反思,只是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而已。有写的必要吗?”很有必要!停留于头脑里的反思,往往是零碎的、紊乱的。倘若你拿起笔将所思写下来,你就会发现,还需要对自己的思考做一番整理工作,而在这个写作、整理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和深刻。

从本学期开始,按照我制定的计划,坚持每天写点反思,其实感觉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上周教学常规统计时,发现2,3月份自己竟然一共写了16篇教学反思,差不多都完成了一个学期的任务,反思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落实,反过头想想,还是有计划,将任务分解完成好,如果平时不养成写反思的习惯,突然拿很多反思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要等要上交时才去敢作业,那样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很累,只能是完成任务而已。

二、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

作业时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升华所必需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设计、布置、完成及评价课外作业,能有效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检测,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对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与统一。

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对错批改,一方面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关信息,把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修正教学行为,确保后续教学的时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输出信息后,从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中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可以使自己刚产生的认识得到确定,从而促进知识的接受和强化,或及时矫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变换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改进自身的学习策略。

素质教育的提倡并非意味着作业要被摒弃。相反,要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作业这一环节。

中美教师布置作业的区别:

同样是“20以内的乘法”作业,我们常常是给学生列出许多个乘式,让学生算出乘积,似乎列出的越多,学生算出的越多,达成的目标就越高。而美国的老师却不这么干,他们只是把20作为一个乘积结果提供给孩子们。让他们想出越多越好的算式来。

其实,我们的作业也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是一味地让孩子们囿于相对封闭的作业里,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实现。

现在,我编写作业题的初衷是让学生多思考思路,如何解题,轻重复的计算,从数量上追求编写的质量,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完所有的题目,关键是让学生在做题中学习方法,巩固新知,对于成绩不好的要重基础,对于成绩好的要发掘潜能,同时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同时思考作业的模式,更多的让学生参与作业,减轻学习负担,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对于节假日作业的布置,我觉得三中的形式开放,更加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国外做法比较接近,去年,三中高一的数学寒假作业就是让每个学生出一套试卷,开学时评选出好的试卷并给予奖励,试卷的所有要求和高考的试卷相同。

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而不是作业的奴隶是我努力的方向。

名著读后感1600字 篇六

最近两周重读了《富兰克林自传》,收获颇多。为什么说“重读”?因为我在大三期间曾经看过一遍,现在想想,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如今亡羊补牢,只希望为时不晚。

在重读此书之前,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如何读书”,搜索结果颇丰,但选择愈多,迷茫越大。经过思索再三,我比较喜欢韩愈的读书方法。现摘录一段,如下:

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

依照韩愈的读书方法,对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的精彩语句让我爱不释手。现在想起来,读好书应该反复读,读出趣味来,读出自己的感悟与看法。

《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共有四篇。第一篇主要写富兰克林年少时如何自学成才以及个人事业的发展;第二篇讲述了富兰克林本人对读书的乐趣、道德圆满计划的实施、日常生活的时间分配计划表;第三篇写富兰克林苦学多种外语、如何热心开展公益事业及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最后一篇因他未写完就撒手人寰,只是介绍了他本人的第一次外交使命。

富兰克林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手中所得到的一点钱全都花在了买书上,有时一本书是在晚上借的,而必须在次日一早送还的,他经常振作精神读到深夜。他从十二岁到十六岁的全部生活就是工作和阅读学习,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对周围世界强烈的认识愿望、对现实的感悟都促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而且深深影响他以后的思想和道路。想想自己小时候虽然有一段时期特别喜欢看书,但终究因考试分数决定自己的升学前程而放弃了课外书里的美好世界,转向了枯燥、令人生厌的教科书,压抑了自己的想法,也没有时间来感悟现实。现在想想,自己不会独立思考和不会写文章,也就不奇怪了。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亡羊补牢,只希望为时不晚。

富兰克林青年时期,主要事业是开办印刷所,他的勤劳高出他同行中的任何一个人。当人们已经就寝时,他在工作;当邻居们起床时,他也正在工作。这样的勤劳赢得了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有了口碑,也就有了影响力,同时为他的事业添加了一份助推剂。在青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以后的生活道路。如此说来,在青年时期,我们应该选定最佳生活之道,习惯会使我们快乐无比。在做事业的同时,他也犯过很多过错,然而他积极思考,从中吸取教训。他制定了一个道德圆满计划,希望无论何时过着没有错误行为的生活。悖理的习惯必须废除,良好的习惯必须获得和确立,这样才能把握牢固了、始终如一的正直举动。以下就是他的道德圆满计划,值得每一个人效仿和借鉴。

这些道德习惯最好不要同时实行,以免分散注意力,而是应该每次只抓住一条去实行。当掌握一条,然后再进行下一条。在我看来,青年时期就做出如此优秀的计划来当终身的信条,着实不易,若要整个人生都遵守,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我们应该学习并效仿他的这种终身道德圆满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不是朝三暮四,变化不止。有一点,必须提到,他自学了多种外语,比如,法语、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并且可以流利用外文谈话,阅读外文书。我们在佩服他的同时,也应该为自己敲响警钟,不是么?

此外,富兰克林还是一个非常愿意与人交往的人,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竭力想理解和认识一切。他喜欢与聪明、有学识的人会见,同有趣的人交谈,这是他毕生最愉快和有益的消磨时间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公德心,他认为城里的巡夜制度缺乏规矩,就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提出要改变这些不合理制度的现象;他还组织了“联合救火会”,为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防火方法。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人,看到生活中不合理的、需要改进的,就想办法,并且付诸于实践。

读完此书,我们应该汲取书中的营养,用于自身的需要,伴随自己以后岁月的成长。我相信,以后的道路因为有了富兰克林的指导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以后要面对的困难因为有了富兰克林的事迹而不再让我们畏缩不前;以后的心灵因为有了富兰克林的缩影会变得更加的美丽。

名著读后感1600字 篇七

《名人传》包括三个艺术家的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由于罗曼罗兰取得的非凡成就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为“20世纪法国文学的伟大神秘者之一”、“人类深爱戴的作家”。

19世纪初的西方,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横行成国际秩序。在这种时代,非常需要富有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祭奠的榜样。作者从众多名人中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他深信,这些艺术巨匠的不平凡经历将会引导人们脱离低级趣味的生活。

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都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早在1793年,贝多芬就立下了这一志向:一定要歌颂欢乐。这一志向,让他激动了一生,踌躇了一生,抗争了一生。在创作了《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后,贝多芬徘徊在强烈的兴奋之中,他仍不满,仍要将快乐的音符洒向大地,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九交响曲》这是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巨著。”

从这一段,我读出了作者积极向上、进取的乐观精神。这种乐观精神引导贝多芬作出一首首伟大的歌曲。

罗曼罗兰称为英雄的,不是思想或力量的伟大,而是心灵的伟大。作者在贝多芬传的结尾写道:一个极其不幸的人,挣扎在贫困、残疾、孤独、痛苦中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给世界创作了欢乐!他用苦难铸造欢乐,就像他所说的那样——“用痛苦换取欢乐”这句话正是他心灵的箴言,是他英勇的一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夜以继日的工作,以致筋疲力尽。

“他的生活似乎一种苦役。他甚至抽不出时间去吃饭睡觉。在他的信件里随处可见这样的语句:‘我几乎没有时间去吃饭……我没有空吃东西……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机会了,我缺乏一切生活用品……我没有一个金币,我衣不蔽体的承受这煎熬……我在悲惨与痛苦中求生……我和患难作斗争……’”

其实米开朗琪罗非常富有。他有大量财产,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他自己舍不得享用一点财富。

米开朗琪罗在70岁高龄时,接受了宏大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兼总监的职务。他认为这是神的使命,是他应尽的义务,他甚至不肯接受应当享有的俸禄。他继续工作,已不是出于对艺术的信心,而是出于一种信仰,是创造的惯性才是他不断工作。1564年的一天,他站着坐了一整天的《耶稣之死》病倒了。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从可怕的暴风雨回到了温柔和平的'寂静”。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他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和童话故事。

“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有多么痛苦,要承受那些心理坚强却没人情味的信徒们的无言的谴责,又被自己的懦弱和优柔寡断所困扰着,所以在对家人的爱和对上帝的爱之间徘徊着,直到那一天,他再也无法仍受,也许是临死前的一种狂热,他冲动的离开了家,四处流浪,想逃离这一切。他曾在一所修道院投诉过,次日又离开了。在途中,他终于病倒了,在一个无名的小城里休养身体,但是,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

在弥留之际,他躺在床上哭泣,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他抽泣的说道:”这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受苦受难,你们却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www.baihuawen.cn 1910年11月20日,凌晨六点多,他终于得到了解脱,如他所说”死,幸福的死……“

早年对宗教抱反感情绪的他重新思索:”信仰是生命的力量。“可是,托尔斯泰不能接受教会的宗教,他花费大量时间论证教会与宗教精神的抵触,毫不畏惧的向神学挑战。这些举动使他最终被开除教籍。他努力摆脱”奢华“,希望做上帝的好仆人,但他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他为实践信仰不惜放弃人世间的一切,甚至生命。

《名人传》告诉我们:悲惨命运不知降临于普通人头上,他同样也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免除痛苦对他们的考验,这三位英雄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要用自己的毅力战胜命运,让患难结出丰硕的果实。

名著读后感1700字 篇八

相见就是一种缘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天不怕地不怕,他无疑是个大人物。但是再强大的人物,也有脆弱的时候,也需要有人去关心他。

五百年前,一块灵石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孕一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石卵见风化一石猴,这就是孙悟空。孙悟空修行成仙,法力无边,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间,所有朋友都远他而去,就连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也只见过他一面。百年孤独,百年春夏秋冬,他餐风饮露,好不凄苦。幸得菩萨点化,他终于迎来了取经人唐僧,唐僧解救他后,他做了唐僧的徒弟,但是在唐僧那里,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信任。后来猪八戒也是对他若即若离,甚至鼓动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受尽皮肉之苦。只有沙僧,他崇拜悟空,支持悟空,可以算是他的铁粉知己。

在流沙河,沙僧被悟空收服后,他自叹不如。后来见过孙悟空的真本领后,更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大师兄。

起先,沙僧是怕孙悟空的,虽然他们已经成了师兄弟,但是他还是小心翼翼地跟在大师兄身后,老老实实地挑着行李,做自己份类之事。

信任交心的前提

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三次变化要吃唐僧,不用说唐僧的肉眼凡胎看不出来,就连曾经是神仙的猪八戒、沙和尚也没看出来。只有孙悟空他火眼睛睛,一眼就看出了白骨精的真身。他打死白骨精后,沙僧暗暗得佩服起大师兄。

虽然孙悟空是为了救师父才打死白骨精的,可最终还是被师父赶走了。无奈之下,孙悟空只能把师父托付给沙僧,他说:“贤弟,你是个好人,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可见,孙悟空也是很信任沙僧的。听了大师兄的嘱托,沙僧非常感激大师兄对他的信任,他把这句话刻在了心里。他知道,大师兄走后,西天取经的道路会更加艰难。

从信任到崇拜

在营救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的一战中,沙僧被黄袍怪抓住,捆在洞中,最后猪八戒请来孙悟空解救他们。当百花羞告诉沙僧孙悟空来救他时,他像是甘露滋心,高兴坏了,他说:“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

他对大师兄的感情从佩服到了崇拜。他的这种崇拜既表现在脸上,也表达在语言中。

就连唐僧也看出,沙僧对孙悟空的崇拜和信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崇拜和信任。他也知道猪八戒和悟空的关系远远不如沙僧和悟空的好。

规劝需要技巧

唐僧把悟空赶走后,六耳猕猴假装悟空,把唐僧打晕,将行李抢走。唐僧选择让沙僧去请悟空,理由是猪八戒与悟空向来关系不好,沙僧也乐意去请大师兄。平时像闷葫芦一样的沙僧,其实心里很清楚,他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之人。找到大师兄后,他又说了一番入情入理的话:“上次的事,确实是师父不对,错怪了你,我也不好,没有及时劝解。”虽然表面上看,沙僧是在揣摩孙悟空的心里说话,实际上这也是他的真心话。好久没有听到这样懂他的知心话了,孙悟空感动不已,心里潮潮的,暖暖的,他就随沙僧去救师父了。

心中的核心永远是自己最崇拜的那个人

在沙僧心里,取经团队的核心不是师父,而是大师兄,如果没有大师兄,取经事业就难成功。在悟空被妖怪吞进肚子后,猪八戒又要散伙,散伙分行李是猪八戒每次遇到困难后的第一想法,沙僧每次都没答应,唯独这次,他也真的和猪八戒分起了行李。在他看来,大师兄“死了”,取经已无希望,纵然自己再不情愿,可又能如何呢?

在十万八千里的路途中,沙僧与孙悟空之间也有争吵、拌嘴,但是他们的关系却越来越亲密,这种关系背后,是崇拜,是信任,是依赖。

沙僧经历的痛苦,和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凄苦差不多,他们的经历很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沙僧能体会到大师兄曾经受到的煎熬,也就更加关心他了。一路上,孙悟空的敢作敢当,英勇向前,让沙僧的一声“大师兄”叫得心服口服。

大师兄在前面走,沙僧只管跟在他的后面,他信任大师兄。当猪八戒动摇时,他就说:“只管跟着大哥走,终须有个到达之日。”

榜样就是动力

人生中,有了榜样,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孙悟空就是沙僧的向标和灯塔。十万八千里的风风雨雨中,孙悟空和沙僧相互扶持,相互成就。最终,他们修得了正果,孙悟空被分为斗战胜佛,沙僧被分为金身罗汉。在沙僧心里,除了感恩师父外,他还感谢大师兄孙悟空。正是这位情同手足的师兄,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有了战胜困难,取得真经的信心,也正是这位师兄,才教会了他许多本领,最终修得正果。

点击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