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一米范文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7篇想象作文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象作文指导 篇一一、借助游戏的策略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儿童非常爱玩游戏,老师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仅应当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借助游戏的趣味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孩子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尽情参与其中,
【策略解析】学生经历了游戏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这种兴趣驱动了学生积极地思维,充分地发挥潜能,语言情感同时得到发展。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学生当然会乐于写作。
二、赋予角色的策略
在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赋予学生一种特定的角色,使学生从中获得个性化的角色体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把课堂模拟成记者会的会场,学生是小记者,通过采访老师获得自己的写作素材。
【策略解析】教师运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师,可贵的是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如何筛选信息、材料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如何获取对一个人的了解,学生的提问在老师的点拨下逐步深入,思路逐步开阔。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模拟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寻找写作素材的快捷途径。
三、创设想象的策略
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和特长。作文教学要抓住这一天性,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心中活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让学生每做一次作文,想象力、创造力就得到一次释放,生命灵性就得到一次拓展。
【策略解析】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创设一定的想象情境,会让他们的想象如虎添翼。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提出要是让你送幅画,你会送给谁,画上画什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想法,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这样学生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合理地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正反对比的策略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出示正反例子,让学生自己在比较和感知中,悟出所要写作的知识,这种认识是自我习得的,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想象作文指导 篇二一。利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观察
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虽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却只是感性的,表面的,小学生不易做到真正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因此当要学生写的时候,头脑里一片空白。如果教师能利用课件制作,把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生活,给学生以实地观察之感,教师恰当指导,就能帮助学生充实写作素材,使其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愿意表达,学生就能言之有物了。如指导《记“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时,教师用相机拍出同学们活动的照片制成课件并展示出来,把同学们的动作、表情、配点活泼的文字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进行亲身体验后的仔细观察与思索选择取舍,这时教师再通过课件展示自己的示范作文,学生就能体会到要抓住个别典型人物重点写,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写什么,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树立起敢写的信心,激发出要写的兴趣。
二。运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积累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摄取的信息量比较多,但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的现象很普遍,就算有作文课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这就是学生的积累没有到位,或是积累浮于表面,没有运用起来,需要教师“下水”积累。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文《家乡的柑橘林》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随着欢快的乐曲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一株,屏幕上柑橘成熟的丰收景象,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柑橘,堆满筐的柑橘,剥开壳的柑橘,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这里对学生生活积累的再现,帮助学生找到了表达的机缘。
三。播放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表达
研究表明:小学生年龄尚小,语言的创造能力及情感把握稍差一点,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再现能力非常强,也很乐意去模仿。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口语表达训练当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集成优势,播放一段人物对白或精典文范读,甚至将老师的作品播放出来,让学生模仿其中情节进行表演或复述,学生兴趣盎然,收效显著,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口语训练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如续讲故事、想象配音、听音乐看图画编故事说给大家听等,通过教师示范与引领,学生的口语表达自然丰富起来,学生有话可以说,不就有内容可写了吗。
四。多媒体展示,“下水”指导学生想象
教师“下水作文”指导是师生互动、共同体验的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是学的过程、悟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一起写,甚至是写同题作文,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动笔欲望。看老师把熟悉的生活制成的课件,并描写成多彩多姿,生动入理文字题材时,学生便在自己生活中的一幕幕取材、选材、组材,动笔就成了行动。教师“下水”示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平淡无奇”的生活怎样经过心灵的酿造与想象变成了美,从而创设出极好的写作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描绘生活,想象与设计生活,从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水平。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师生选材、想象差异时,可以读自己的文章比一比;听到别人的文章中妙处,可以站起来发表意见,甚至更进一步发挥想象……于是好的视角,巧妙的描述,深刻的思想意义就这样展现出来。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又因下水作文激发了“攀比”情绪和写作欲望,形势便是大好。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 篇三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加强兴趣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切智力的东西都依赖于兴趣”等许多至理名言中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教学时我常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1〉作文起始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2〉根据儿童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同眼前的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写作的动力;〈3〉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写作的积极性;〈4〉抓住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不断培养并且提高。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足培养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富于想象和联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思维活跃。常常“想入非非”或“异想天开”,因此作文教学中饔注意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广阔无边的想象空间肆意驰骋。如描写白云舒卷,晚霞灿烂。引导他们想蒙成各种动物、植物和某种现象等形象;描写明月朗照,群星闪烁,结合看影视动丽节目,引导他们想象太空景象,写简单的童话、科幻故事,以及许许多多可以由此及彼的联想等。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文教学中有极大的卒问去发挥、去利用。应该让学生去大胆想象,七积极刨造他们心目中的各种形象。
二、注重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无穷。”由此看来,学会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学习作文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引导:〈1〉中心词审题法,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揭示作文内容和范围;〈2〉比较审题法,通过与其它作文题比较,把握作文的中心,选材的重点;〈3〉类比审题法,将作文中遇到学过的某些文章的题目相类似时采用类比审题法。通过各种方法对比训练,使学生在作文中不论遇到什么要求的作文都能准确把握作文内容和写作范围。
三、加强作文修改指导。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的作文修改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极不稳定,思维不成熟、用词功底差,所以在作文中修改更必不可少,在作文教学时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交换使用:〈1〉学生自己修改;〈2〉同桌互相修改;〈3〉小组共同修改;〈4〉师生共同修改等方法。经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中学会他人的修改技巧,弥补不足。
四、加强课堂内外妙词佳句的积累。
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表达方法,学习他人的词语运用的能力和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养成佳词妙句的积累习惯实则是学习他人的精妙表达技巧。当积累的词、句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就能灵活地借鉴运用他人的表达技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五、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 篇四【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想象力,新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过程;是人脑中旧经验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的过程,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在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更为重要。人们想象有一对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又通过艰苦的探索,制造出了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
1.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1.1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还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尤其对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或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的想象往往显得简单贫乏。
1.2 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再现,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随着教学的深入,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知识经验的丰富,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再造想象更富有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
1.3 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已能够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趋于现实。
2.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2.1 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课堂生态是指课堂中能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和谐的环境。营造宽松的课堂生态,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在课堂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永远也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因此,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2 要指导学生积累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记忆的表象越多,它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因此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多积累表象,为想象写作打好基础。积累表象的主要方法有:
2.2.1 开设固定的阅读课,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采用卡片摘记法和剪报法收集作文资料,积累丰厚的表象。
2.2.2 表象默记法。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或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记忆是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抓住其主要特征而记录的。
2.2.3 绘画法和照相法。将自己看到的最有特色的情景、人物用笔将其特征勾画出来,或者拍照下来,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为以后读书和作文用。这种做法更能引起人们对当时场景的回忆,为想象作文打下基础。
2.3 语言渲染,唤起想象力。
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例如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激起学生浮想联翩;系统生动的复述,或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这些都能使学生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以及作者的心理状态去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对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其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为他们表现想象力作出榜样。
2.4 利用课本插图,激发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指着插图问学生:“小朋友在哪里看见了春天啊?”通过这样的发问,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文中的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利用好课文的插图,符合低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让学生眼观画面,形象感染,加深理解,达到阅读的效果。在这领会的过程中,学生则完成了一次想象的过程。
2.5 在指导写作中培养想象力。
写作中所追求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那就离不开想象。首先要给学生设置各种情境。如画一幅画让学生写观察作文或出一段情境段落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声音、画面。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校的一草一木、小商店、地摊、公交车上都可以是学生观察的地方。再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阅读,续写故事和想象作文等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后,作文内容开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联想与想象,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2.6 利用电教多媒体,拓宽想象。
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顺利进入有效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视等电教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形象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丰富学生想象空间。由于小学生视野的局限,在思维上无法认知一些视觉上不曾见到过的事物,利用电教多媒体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着教师直接用语言描述无法替代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并注意让学生从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储备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想象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想象作文指导 篇五一、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想像力作用下的动物附上了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和思维。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
如想像作文“未来的×××”,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十分抽象,不知如何写。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展开想像的翅膀。例如,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空间过于狭小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地下或空中操场,用电梯或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如果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火花,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不知有多大!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呢?
1.观察周围尽可能看到的所有事物,捕捉典型材料
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教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
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
3.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
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的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典型范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的插图,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是通过作者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那么的心理感受会怎样呢?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
三、填补一些空白,设置整体形象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坚持长期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想象要创新
文贵于有创新。想象作文要求想象新颖。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想象,学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动、取舍是肯定有的。改动、取舍就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
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但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只要想象是合理的,可以新奇,亦可以平实。
学生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都可以导致想象的多样化。在想象衬衣蒙难时,男生的想象往往是:打球时新衬衣丢了或被人误换了,后又失而复得;或是玩火时,不小心把新衬衣烧了一个洞。女生呢,则想象新衬衣染上了污迹,无法洗净;或是不小心挂破了,于是在污迹处或破损处绣上一朵小花,缝上一个装饰口袋。很明显,男生与女生在想象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都很有创造性。要支持孩子大胆的去想,但文章还是不要脱离生活实际的。
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多指导,少限制,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 篇六关键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
一、创造条件,发展儿童表象
所谓表象,就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由此可知,儿童的表象越准确、越丰富,相应的想象就会越合理、越开阔;反之亦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事物、模型、音像教材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听等加强形象记忆。教师也可带着丰富的情感,以丰富、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描述,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讲解,增强学生感受,使学生积累起丰富而准确的表象。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结合课内外相关内容组织学生通过参观、游览、看电影或电视等来引导儿童广泛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仔细、全面、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同样可丰富儿童表象,为丰富儿童想象奠定基础。如,在作文课上为使学生写好《春天》一文,有一位教师先组织学生“忆春天”,通过回忆把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表象提取出来;然后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找春天”,看到吐新芽的柳枝、开始融化的积雪等;过了几个星期再带学生“看春天”,看到了嫩叶舒展、潺潺流水、归来的燕子等;回来后让学生“写春天”。这是积累表象、发展想象(www.1mi.net)的有效途径。
二、采用多种手段,加强想象训练
1.结合各科教学,训练学生想象
语文课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文以及课外阅读后,用自己的想象来体会作品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看见”“听见”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景象、情景等;音乐课上,根据歌词的意思或不同节奏、不同力度的旋律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1)引导学生对静物作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电视或投影仪出示幻灯图片,激发学生围绕图片主题说出画面上人物的精神、动作、语言、神态等。
(2)引导学生对抽象词所指的意义作具体形象的想象。如,在执教“倔犟的小红军”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两名学生即兴模拟表演了课文中小红军和首长的对话、神态与动作。表演小红军的学生在表示不愿接受首长帮助时,说话语气果断而固执,头微偏而且抬得老高;而“首长”在发出“命令”时,神情严肃而语气坚定有力。在对话中虽然双方都没有说出“倔犟”和“命令”这两个词,但他们运用了形象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了一老一少两个人物“命令”时和“倔犟”时各自相应的神态。
(3)对物作拟人想象。如,要求对月亮作拟人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短文:“月亮羞涩地将自己似玉的脸用云层遮掩起来,偶尔会透过云层的缝隙偷看一眼大地。”而另一学生则这样写到:“十五的月亮精神、自信的高挂天空,毫不吝啬地给匆匆赶路的人提供着亮光。”
除上述途径与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伺机引导学生对无色作有色想象,对一般作概括想象等。通过长期运用这些培养与训练形式,可使儿童想象力得到理想的发展。
想象作文指导 篇七【关键词】指导;教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不少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我针对这个问题,在语文教师的培训中,给他们讲了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我在培训中讲:想象能力是指在已有表象(印象)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或配合而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开拓思路,培养创造思维,进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途径
1激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必要条件情感是想象的中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大脑里呈现出“精骛八级,心游万仞”的活跃状态(陆机《文赋》)。如一个五岁的男孩给小朋友讲“英雄八路军”的故事时,讲到一个八路军英雄为给百姓报仇,一夜间一个人烧掉敌人很多炮楼,杀死很多敌人。很明显这个男孩大胆运用想象,以突出八路军英雄的勇敢精神。
(1)选取较为含蓄的内容,在把握主旨和内容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右图:从表面看来,它只是一个几何图形,若展开想象,我们就知道,在交通路口,我们常常看到这个没有文字,但它几乎是国际社会都能理解的通用符号。那么这个符号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得运用想象,一是思考这个符号的意义,一是思考这个符号的好处。我们通过想象就可以知道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条路封闭,不许机动车辆通过。这个符号的好处是:它能迅速把信息传递给快速驾驶的司机,使司机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而转到别的路上去。这个不用文字的符号,发出的信息量达到了最大值。若用文字,密密麻麻的几行字,司机一下子根本不可能看清楚,而且这个特定的环境也不允许司机去看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给这个图形写一段说明文字。像这类作文材料,十分含蓄,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想象能力也可以在这种积极思考中去形成。
(2)选取有新奇特征的内容,以唤起主体情感活动,培养想象能力。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具有新奇特征的事物感兴趣。这些事物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情感活动,他们这个时候也善于展开想象。如一个学生在《夜阅》的小诗中写道:“灯下摆着四十二本作文,像四十二只小鸟,叽叽喳喳吵飞哩。老师像拿起一把梳子那样,拿起红水笔,为这些小鸟整理羽毛。”这个学生想象力很强,而且这些想象奇特、生动、形象。
2遵循一定规律的写作实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保障。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要遵守的规律就是写作的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中有一条叫“双重转化律”,即“物――意――文”的转化律。学生要写作文,首先就要通过学生的感知把客观事物、社会生活变换为概念、表象、意象、形象。这就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有人称之为“意化”。第一重转化之后,又将得来的概念、表象、意象、形象转化为书面语言,通过书面语言记录在稿纸上。在两重转化中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我们要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一是让学生懂得想象中一些方式的特点。二是要将其与学生原有的写作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联系。只有把握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形成丰富而恰当的想象,而构成的形象才能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感觉。例如有一位五岁的女孩画了一幅题为《上天去玩》的画,画中的长颈鹿身体高于五层楼,脖子一直伸入云层,她站在长颈鹿的头顶,就上天了。这个女孩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很强,她的画给观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
3重视现实生活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想象能力的强弱,与他头脑中所贮存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头脑中所贮存的表象深刻,他们的想象便开阔、深刻。现实生活是培养想象的土壤。实践是想象发展的基础,想象是随劳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来自现实生活的想象才能产生真正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必须要求学生深入现实生活,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并在头脑中存贮其表象,以备在写作中运用。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所以我在前面说,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