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www.1mi.net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放风筝作文三年级【最新12篇】,欢迎参考。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 篇一【关键词】古筝教学,演奏方法,技巧
古筝是我国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面对这样的形势,古筝师资力量的培养越发彰显其重要性。为此,在国内许多音乐师范院校,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古筝师资,为普及古筝艺术,弘杨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
1.古筝教学的意义
当前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在中国也正渐渐成为众多音乐教育者的共识。多元音乐教育秉承“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优秀,也不存在一种超然标准可以证明一种正当性,可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的相互影响。作为教育理念的多元文化观认为“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主张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音乐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不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文化多元化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人们学习的。
2.古筝教学的概况
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3.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古筝的演奏方法问题。
3.1.1 我国南北方在右手的演奏手法有很大的区别,北方的扎桩演奏,扎实有力,声音结实、饱满,南方悬手提弹的演奏方式使乐曲清新流畅,快速而富有爆发力。不同风格的乐曲应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尤其是对于传统的乐曲,更要注意扎桩演奏与悬手提弹演奏的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扎桩演奏法比悬手演奏法更易找到手臂力量的下垂,手形也相对容易固定,所以我认为初学者还是应以扎桩演奏开始进入学习为佳。
3.1.2 古筝独特的韵味是由左手来体现的,老师从一开始就要很确切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上滑音、下滑音、按变音、上回滑音、下回滑音及颤音等一系列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务必牢牢把这些概念记到头脑中。
3.1.3 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训练。古筝弹奏者的左右手都要参与弹奏,所以双手的配合中节奏至关重要,老师要从基础给学生把节奏训练好,要告诉学生一系列的乐理知识,例如音符的时值、节拍、节奏等。对于没有分辨音高能力的学生,要建议他们另外加上视唱练耳课。不能只图速度而不注重乐曲的质量。
3.1.4 演奏中用力方面的问题。老师必须确切的告诉学生什么时间放松,什么时间用力。要在触弦的一霎那用力,之后要像弹簧复原般地速度放松,指尖的触弦要反应迅速、敏捷,不能提前触弦或拖延触弦时间。扎桩演奏法中指与大指要向面板方向用力,肩部与手臂的压力与重力落到指尖,从而使声音结实富有穿透力,弹完后立刻放松。而四点提弹法则是肩部手臂下垂力传导给手指后,指尖对于琴的一个敲击力量,在敲击的同时指尖向手心方向与掌关节的一个握力相结合,迅速发出声音。
3.1.5 关于演奏速度。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扎扎实实的练习基本功,锻炼手指的控制力,从大量的基本功训练中就要做到用节奏管住手指。其次要想达到快速,就一定要有慢速的过程。从一开始试谱就要做到音符准确,节奏准确。当每一段落可以做到每一个音都正确弹奏时,再逐步增加演奏速度,最后达到乐曲本身要求的曲速。三是放松的问题,快速演奏过程,不是一个紧张的演奏过程,要做到快而不紧,松而不懈。
3.2 创造古筝教学的有利条件。
3.2.1 师资。教师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是按一套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学生要求做到:学过的曲目要会背、会读、会弹,最终达到完全理解,正确演奏。注重教学相长,师生共勉,德与艺并重,形成一种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3.2.2 要有保障教学的基本条件。保证古筝教学的良好进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充足的教学用琴,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在教材的选择上,上海筝会编印的《中国古筝考级曲目》(上、下册)收集了从初级到高级、南北各流派不同风格及表现技法的代表曲目,适宜在高校集体课教学中使用。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篇二纵览全文,作者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活动,加以叙述。可惜,没有抓住此类以活动为中心的文章的入手点---人的行为,故而顾此失彼,重心失衡,亮点不足。此外,文字稍有亮点,但不足之处更多,还需要细细锤炼。
立意:放风筝,是春日里,孩子们常玩的活动。作者,是否可以给我们惊喜呢?感觉没有。因为,没有抓住描写放风筝的中心----放风筝的人,而不只是风筝。如何放,应浓墨重彩,但文中,我们没有看到。
选材:题眼“放”,一笔带过,较多文字,描写风筝。但,风筝描写,细节不够,印象不深;放风筝的情形,应该是出彩之处,但作者取舍不当,失色不少。
层次: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境,过渡自然。接下来描写风筝摸样,遐想之境,结尾收笔。可惜,没有突出“放”的情形,故此没有亮点。
文字:长句过多,阅读较累。描写风筝,较为粗糙,结尾平淡,应修饰一番。
作者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如果按我所参加过的初考改卷标准来考量,这样的作文是得不了高分的。
点评人:泉州晓婷
“放假喽!”我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兴奋的喊着。放假了当然去那个大自然了——唐塞山森林公园。于是,我带着我的金鱼风筝出发了。
到了目的地,这里人山人海,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走进大门,来到了广场,广场中央有个音乐喷泉,当音乐响起时,就会喷出水花来。到了一个斜坡,斜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爬上去就到了放风筝的地方。
我有些迫不及待,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去。放风筝的小孩更是不计其数。瞧!天空中好像在聚会似的!那个蜻蜓形的风筝在空中飘飘荡荡的,尾巴随风飘扬;再看看那个三角形里有个小姑娘的风筝飞的最高,宛如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再瞧瞧那个图案是虹猫蓝兔的风筝在空中飞翔,是不是保护了自己的家园在空中为自己喝彩;还有一个风筝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一排排有规律的制成的,我差点看成彩虹呢……
我再也忍不住了,也开始放我的金鱼风筝。一阵风吹来,我的风筝起飞了!我线慢慢地放长,金鱼风筝像在海底世界一样,摆动着尾巴越“游”越远。过了一会儿,风筝们好像累了,都纷纷飞低了下来。为了不让我的金鱼风筝摔倒在地,我连忙收线,可风筝越降越快,最后倒栽在地上。我连忙去把金鱼风筝捡起来,再次让他启程。可过了好久,调皮的风还不来,其他的风筝也没启程。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篇三【关键词】笙 放风筝 旋律
放风筝是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一项群众性传统体育运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歌《放风筝》,其旋律优美、动听,也在祖国大地广为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民歌《放风筝》的版本有很多,一般说的河北民歌《放风筝》指的就是沧州南皮县一带流行的版本。歌中描写青年男女在阳春三月、百花盛开的清明时节出外踏青,同时带着自己巧制的各种风筝尽兴地游玩的场景。由于民歌《放风筝》的旋律优美、动听,许多作曲家将其改编成民族乐器演奏的专业独奏乐曲,这些乐曲同样成为民族乐器乐曲演奏中的精品。
由河北省杂技团刘占年先生和河北师范大学张跃进教授改编的笙曲《放风筝》,具有浓郁的河北风味,以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技巧、形象的音乐,而成为笙演奏乐曲中的佳作。笙曲《放风筝》的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全曲由引子、最初的主题部分和五个变奏部分组成。全曲由传统的24簧D调笙进行演奏,节拍为2/4拍。
一、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流畅、渐快渐慢、渐强渐弱、收放自如。乐曲开始时,引子由一段自由拍子开始,由一个倚音6到四拍的5音,5这个音由弱渐强再到渐弱,之后跟着是渐快的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连续交替进行,但是并不让人感觉很仓促,而是一种悠闲的感觉。接着进行到运用滑音和花舌技巧形象的模仿两只小鸟在对唱,速度也由慢到快,其中休止符和十二连音相间结合运用的,更是增加了乐曲俏皮的感觉,好像是窗外叽喳的鸟叫声和游玩的人们相映成趣,正等着屋里的人们,赶快去享受大自然吧。引子之后是民歌前奏过门的连接,这是与引子完全不同的节奏型,是主题音调的先现,起着一种桥梁过渡的作用,引出了全曲主题。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以级进的旋律方式进行发展,是全曲的核心曲调,主题结束在宫音上。前八小节采用和音、呼舌技巧演奏的手法,使旋律更加抒情、优美、动听;在主题进行的同时,适时地加入打音技巧,使音乐的感觉具有鲜明的层次感,乐句间更加分明;在乐句的音头加入轻巧的细花舌技巧,细花舌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了音乐的形象性,好似人们在抽动风筝线,风筝在天空中随风左右摇摆,又好像是初春姑娘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久居深闺,
向往外界的天空,踏青的时节终于来到,心里是多么渴望,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三、变奏部分
变奏第一部分是对主题部分的一个延续,旋律进行的方式由主题的级进方式改为前后乐句高低对比分明的方式,是主题的派生与发展。主要采用笙的单音、和音技巧,音色虚实、强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奏,意境更加含蓄、委婉。乐曲中出现了加音,并出现了波音技巧,中间的旋律也有些许的变化,感觉上是递进的关系,比主题表现的更加生动、鲜明,其中顿音技巧的运用更是表现出了姑娘们内心对春天向往的迫切和坚定。
变奏第二部分运用了八度的大跳和切分节奏型,使旋律更加具有律动性。采用吐音和连音结合的方式进行,使音乐具有对比性,并在切分音强音和乐曲长音部分加入了大花舌技巧,其后连续的八度跳进由弱渐强,接着采用大花舌的一个长音5衔接四个十六分音符过渡到采用连续演奏的大花舌技巧的后八小节,使乐曲进入这个变奏部分的高潮阶段。这部分的音乐就好像是对姑娘们内心的描写达到了一个高潮,内心的渴望逐渐加强,好像有一股力量,牵引着自己,一定要走出这个屋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连接部节奏逐渐加快,技巧也由单吐逐步过渡到双吐,注意吐音技巧在由单吐转为双吐的连贯性和吐音的质量性,最后达到比主题部分快一倍的速度,起着承接的作用。引出变奏的第三部分。预示着姑娘们欢快雀跃地,终于出门了,可以呼吸春天的新鲜空气,看看精彩的世界,姑娘们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欢快了,连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对外面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变奏第三部分主要运用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采用轻快且具有弹性的三吐技法,并伴有爆花舌,使音乐的气氛热烈高涨,表现出姑娘们一种欢快的情绪,历音、爆花舌的运用更加表现出青年们粗狂、豪放、血气方刚的性格。
连接部大致由两个部分组成,复调部分加双吐部分。其中复调部分由三个声部组成,一个声部为长音5,一个声部第一次重复的是宫音和角音,第二次重复的是宫音和徵音,而另一个声部是由历音声部(第一次为下滑音,第二次为上滑音)构成,三个声部在一个笙的演奏下同时进行,创作的复调部分别出心裁,演奏出的效果独具特色,使音乐更加具有形象性,诙谐、生动,如同风筝在空中摇摆,又如同青年男女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的同时高兴的翩翩起舞,手舞足蹈,独具特色的复调音乐给整个音乐以添光增彩。复调音乐之后是由四小节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前后高低八度的对比性结构,由弱到强,做出幅度比较鲜明的渐强效果。
变奏第四部分全曲开始走向高潮,旋律的速度继续加快。这里的旋律几乎没有变化,但是改由伴奏声部来进行主题的演奏,每个音时值拉长了一倍,但由于速度的加快,其在实际演奏中,主题的速度还是加快了。而笙的旋律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音型进行演奏,并伴有五声音阶,音阶逐级下行之后又逐级上行进行的旋律,采用快指技巧与双吐技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奏,填补了伴奏声部演奏主题的空隙。好似在放风筝过程中,风筝在空中直上直下的飞行,风筝线在人们手中时紧时松,人们跑来跑去,一幅更加欢快热闹的场面。
连接部前八小节延续前一主题的情感,使用了大量的历音、花舌和打音技巧,烘托出的气氛更加火爆,后四小节由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三吐技巧进行,由弱到强的强弱关系,音乐呈现出紧凑的、跳跃的、自然的过渡到下一变奏部分。
变奏第五部分分为两个部分,Ⅰ部分,旋律没有变化,十六分音符和双吐的连续运用,并在音头部位适当加入打音技巧,使气氛在这里达到顶端,音乐达到了高潮。Ⅱ部分包含有三吐、双吐和切分节奏型,是对全曲节奏音型的一种高度概括。尾部突然急停瞬间转回到主题的速度,给人以惊奇的感觉。放风筝结束了,人们又要回到各自的家中,高兴的心情一下跌入谷底,有太多的依舍,太多的不情愿,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期待来年再来,再约好伙伴们,一起放风筝。
参考文献:
[1]《中国笙艺术》,李光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篇四那时我第一个风筝?绿色,三角形。那时正好是春天,于是,周末便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带我去放风筝。
奶奶家的后面就是田野,松软的泥土里伸出一个个幼小的绿苗,耳边是微微的风,呵~总之,心里很激动就是拉!
线轱辘是我最喜欢的蓝色,上面整齐的白色尼龙线是妈妈缠好的!我用自己的小手,握紧线轱辘,在泛绿的麦田上,逆着风飞奔。我只想赶快跑,那样风筝就会飞起来了。我只是一味的跑,忘记了放线。带着那飞不高的三角形,我依然尽力地在跑,脸上那溢出的,是纯真的笑!
以后,每个星期都会去放风筝,,所以,每个星期都是简简单单的开心着,挥洒着快乐。
可能因为当时太小,风筝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坏了。呵……我太不知道珍惜了…!!
又一个春天来到,于是便缠着妈妈让她买个新的风筝给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我,已经没有了第一次拿起风筝时的喜悦了,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我要了个飞机形状的风筝。无论是质量还是做工都要比上一个好。
依然会在周末去麦田放风筝。不过,通常是和同学一起去,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傻乎乎地不知道放线,放风筝的技术也已经很不错了,偶尔会为此骄傲下下。那时,总会将风筝写进作文中,说它承载着自己的梦想,一遍又一遍,假的都能够变成真的了吧。呵,那时的我,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梦想啊,又是哪来的承载呢?有些可笑!
但终归是有进步的,第二个风筝我居然用到了初三。
很巧的现在就是春天。想想,很久没有放过风筝了,于是便踏着车子,去买了一个新的风筝。长大了,喜欢简单点的,就选了一个很素的蝴蝶风筝。这时的我,技术当然已经很娴熟了。借着适中的风,每一会儿,线轱辘上就只剩下一个白环,风筝也已飞到了最高。没有了当年飞奔的过程,很自然的,遗失了当年的那种笑容,只是短短地、淡淡地翘翘嘴角。哎……遗忘吧?遗忘吧。我无奈!
已经是深夜了。突然想起了白天放风筝的事,不禁苦笑了一下。呵!挺可悲,我长大了很多,失去的也不少!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 篇五关键词: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编创故事 交际 想象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02-01
口语交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引发其强烈的“言欲”。一、二年级学段目标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而且一、二年级正处于儿童言语发生的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在这个点上,须有适合儿童言语生根发展的温润土壤,须有适合儿童言语表达的动感场域。所以,创设情境、编创故事便是为孩子们搭建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并让他们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的特别晚,已是阳春二月,却不见花红柳绿,春色满园。天气似乎在和我们开玩笑,非但没有让我们迎来暖阳,却迎来了一场春雪。打开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开篇而来的却是春的气息。看着那一个个富有生机的词语,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插图,再望望窗外那还覆盖着冰雪的柳树,不禁让我犯了难:该如何引导学生说春天呢?
一、把“春天”请到我们身边来。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再精彩如果不能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就不会产生共鸣,也自然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我想对于春的记忆,学生应该是有的,所以在教授《识字一》这由八个四字词语写成的春景图时,我采用让学生边听老师朗读,边闭眼回忆和想象春天的景象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春天的美好情境中去感受春天。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一经打开便频频举手,告诉我:“春天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睡醒了。”“春天,小草发芽了,好多花都开了。”“春天,小河里的水融化了,小鱼都出来吐泡泡了!”……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在他们自己的表述下,这八个词语的意思也迎刃而解了。随后在学习《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中,学生对于春天的事物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是什么呢?直到我教授完《村居》,才从那一张张怅然若失的小脸上明白过来:“我们的春天什么时候来呀?”“我也想去放风筝!”是呀,在这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回归自然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可是我们却不能够。没关系,既然还放不了风筝,那我们就来画放风筝。当我把《画春天》、画《找春天》的任务布置给学生时,他们一脸欣喜,似乎都想告诉我他画的春天最美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巧妙的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为学生搭设想象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所思所想。
二、把口语交际藏在“故事”里。
为了弥补学生的“损失”,我在教授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提前准备了课件。我搜集了春景图、儿童画《美丽的春天》和音乐《找春天》,并告诉学生要将自己画的《找春天》、和《画春天》图带来。在歌曲《找春天》的引领下,学生随着熟悉的音乐自由跟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口语交际。接着我让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词语,并试着用“春天来了, ……”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而后在黑板上出示描写春天的好词,让学生读一读并挑选几个记下来。紧接着出示春景图,欣赏盛开的桃花、杏花,火红的杜鹃花,正在发芽的小草……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力图把学生带入到“春”的世界里。而后选取班里画的最漂亮的一幅图,指导学生观图,说出图上画了什么。
随后我则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美丽的春天》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分层次的讲述出来。如:①春天来了,我和哥哥一起去放风筝。引导学生观图,说清楚春天来了谁在做什么?②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也从泥土里探出了头,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和哥哥一起去放风筝。听完后,让学生说说,春天来了还有谁也来了?大自然中的事物有什么变化?③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春姑娘也迈着轻盈的舞步赶来了。她走到哪,哪就变绿了。她用嘴一吹,柳枝变软了。她用手一挥,小花就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我和哥哥看到了,也赶紧走出家门去放风筝。引导学生发现老师用上了哪些词来描写春天?除了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春天,还有谁也能为我们带来春天?学生在学习了《柳树醒了》之后很容易就可以说出还有春雷、春雨、春风等等,在这里注意引导学生试着用上学过的好词。
在听完第三层故事之后,我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图画也给同位的同学讲一讲你画的春天的故事。一个学生这样说道:“春天来了,小花小草都发芽了,大雁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太阳公公把大地照的暖洋洋的,小朋友们都出来做游戏了。”一个学生还说:“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冬眠的小动物们也被春姑娘叫醒了,还有许多的小鸟都出来了,叽叽喳喳的叫着多好听啊!”我播撒的是故事,收获的却不只是故事,还有学生闪光的心灵,当然最重要的是也让学生打开了话匣子,徜徉在与同学们交流故事的情境中,也让想象插上翅膀在教室中飞翔。
我们知道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而试着把口语交际的内容融合在生动的故事中讲给学生听,是易于学生接受也乐于接受的,当然这样还可以转化教学中的难点。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一则美丽的故事,让学生在洗耳恭听中激起表达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为他们的表达埋下一个个伏笔。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其实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充当一个挖掘者、开采者,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应对、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篇六每一只风筝都是一件艺术品
罗焕文老师家住方庄小区,走进这个并不宽敞的二居室,便被满墙的各种风筝所吸引。“这个是五龙燕,这个是龙凤呈祥,这个是和合二仙……”罗老师逐一介绍他的风筝,一边介绍作品的寓意和故事,一边讲解肥沙燕、瘦沙燕、比翼燕、雏燕等风筝的比例,以及它们分别象征着男人、女人、小孩和夫妻。原来每种沙燕风筝都有严格的比例。再看这只《麻姑献寿》风筝,中间是一个古代仕女,两边翅膀画得惟妙惟肖的两只仙鹤,罗老师从墙上摘下来让我们看,原来人物风筝的头型、发髻、头饰、飘带的轮廓都得用竹条煨烤成型,而且竹条煨制的外轮廓要和风筝的画面严丝合缝。罗老师说,做风筝骨架所用的毛竹是非常讲究的,最好选用三年以上、竹节长、纹理顺、不遭虫蛀,更不能遭雨淋的中段竹子为佳。仔细看去,每只风筝无一不是极为精致的艺术品,骨架流畅,每一幅图案都是精美的工笔画,细如发丝的线条均匀流畅地铺展开来,没有美术功底的人绝无法完成。罗老师说,染颜色也很讲究,每种颜色必须染3遍以上才能保证色彩均匀、过渡自然。一件优秀的风筝作品,在阳光下一照,颜色非常均匀,一点儿不能花才算合格。一只好的风筝作品要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工序复杂,需要长时间才能做好。
也许是缘分使然,罗焕文从小就喜欢放风筝,身为满族正黄旗的老北京人,罗焕文从小就玩着老北京的传统玩意儿长大,像抖空竹、放风筝。在他15岁那年,第一次尝试自己做风筝,后来赶上“”就间断了,直到“”结束又开始玩。一次偶然的机会,罗焕文路过德胜门城楼,看到父子俩在放风筝,立刻被他们的风筝吸引了。正好随身带了自己做的线桄子,就过去请教二位,心想,如果他们喜欢这个线桄子就送给他们。没想到他遇到的这位是著名风筝玩家赵为哲。赵老师看了罗焕文的线桄子非常喜欢,又出尺寸让罗焕文给订做,一来一去,罗焕文就拜赵为哲为师学习风筝制作。1986年经赵师傅介绍加入了北京风筝协会后,又认识了著名风筝艺术家关宝翔老师。1990年加入北京玩具协会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曾多次参加北京市风筝比赛和国际风筝大赛,并获得各种奖项。2005年作品《蜻蜓》风筝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6年《蜻蜓》风筝参加人文奥运第二届中国礼品纪念品设计大赛获得金奖。《五龙燕》风筝获中国工艺美术乡土奖银奖。罗焕文的风筝作品还被北京民俗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和很多中外风筝爱好者收藏。2003年罗焕文被北京玩具协会评为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称号。
会做传统风筝的人少,会做线桄子的人更少,好的线桄子都是用名贵的花梨木、红木等高档木料精制做成,而且做工要非常精细。过去只能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因此线桄子制作工艺没有在民间普及,会制作的人少之又少。罗焕文从小就心灵手巧,钳工、铁匠、木匠、电气焊等活样样都会,他指着贴墙的一大组组合柜说,这些家具都是自己做的。业余时间他研制出线桄子的做法,希望能把手艺传承下去。
风筝技艺后继有人
2011年9月1日,经学校约请,罗焕文每周二、周五去北京一师附小教学生做风筝。北京一师附小很重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培养和动手能力,专门设立了泥塑和风筝等专用教室。当学校提出应付学费,罗焕文老师坚决拒绝了,他说:“我有退休工资,足够我用的,只要有人愿意学,把我们自己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罗焕文老师不但不收学费,每次上课还要早去做准备工作,课后晚走,把同学们用的毛笔、笔洗、棹子和教室打扫干净。罗焕文还经常向学生免费提供一些材料。每当同学画好风筝,罗焕文亲自为他们做骨架,教他们糊好,最后还带他们去放飞。当学生把做好的风筝拿回家去,很多家长都难以置信,学生当中也有做得非常好的,这让68岁的罗焕文老师很有成就感。
2008年北京玩具协会组织送艺下乡活动,教农民学手艺。罗焕文老师在那次教课中认识了夏兰英。她对民间艺术非常热爱,很喜欢做风筝,她认真学习、干事踏实又有天赋。在学习结束时,40多名学员中她被评为第一名。2009年北京玩具协会成立了,北京民间手工艺文化风情街给了罗焕文一间工作室。徒弟夏兰英在工作室一边打工一边学做风筝,后来辞职专职做风筝。罗焕文对这徒弟称赞有加,“她很有天赋,做事很认真,人品也好,我很愿意教她。”而夏兰英对师傅也是充满感激,“师傅对我很好,就像自己父亲似的,什么都想着我。”夏兰英住在密云,每次来方庄的师傅家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然而路途并没有阻隔她学风筝制作的热情。罗焕文拿出一个很标准的线桄子,说,这是徒弟做的,也是她第一个作品,“她的能力特别强,我示范一次就会了。”这个线桄子,夏兰英和师傅整整做了3天,夏兰英说:“我师傅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做完的时候,我师傅特别高兴,我能感觉到他的欣慰。”
2010年,由北京市民间文艺协会、北京玩具协会、北京工艺美术协会联合牵头,给罗焕文的徒弟夏兰英举办了拜师仪式。北京的风筝名家、工艺美术名家齐聚,近百人出席,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于志海先生出席、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主任给题的字、画家杨德山老师也送上了作品祝贺,仪式非常隆重。罗焕文说,是因为徒弟在工作室的时候,这些老师都见过她的手艺,对她都挺肯定的。
今年4月份,罗焕文又收了3个徒弟,都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高才生。罗焕文去望京教辅中心上课的时候,这3个学生对风筝特别感兴趣,主动找到了罗焕文家,要求学习风筝制作。到现在已经上了几次课,每次来都提出要正式拜师。罗焕文老师说:“拜师是双向选择,一是我看他们是否人品好,是否有天赋,能不能坚持学下去。二是他们选择我是否能教好他们和老师的人品。”罗焕文跟这3个学生说,先学着,过段时间再说拜师的事儿,也是对技艺的郑重。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篇七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步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教案便是指向标,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教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
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
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
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原文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
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板书:风筝)
2.交流风筝的资料。
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
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
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
精心 希望 憧憬 依然 拼命 奔跑 村里 抖动 踪影 寻找 磨坊
继续 田埂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歇不下来
①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
②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③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
④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5.指名说。
(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
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
“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朋友。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做风筝时的快乐)
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动手“画一画”。
(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a.你很会读课文。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学生自由畅谈。)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
b.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c.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依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d.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都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是啊,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憧憬,我们的希望依然存在。我们依然可以和伙伴们去放风筝,依然可以把我们的风筝放得高高的,所以我们还是快活的。谁能把这种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展示朗读。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变化。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第三段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②完成填空: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_____也飞起来了!(心、快乐、希望、幸福……)
③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再读。
(2)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如何?哪些词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b.多么开心啊!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筝被吹断了线,飞得没了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难过、失望、伤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从“大惊失色”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b.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着急?(千呼万唤)
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此时,他们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
c.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心情。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心情。
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垂头丧气”说明什么?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他们真的丧气了吗?(没有。
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写话
(1)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2)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片段
【这是一次语言训练。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力。】
三、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
16.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 篇八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唤醒创新的潜能
长期以来,人们对搞发明创造存在一种神秘感,认为这只是少数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能干的事。科学研究表明,发明创意的产生和智商无关,发明的新颖程度、科学性才与智商有关,每一个人都长着一颗不一样的脑袋,这就决定了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发明家,教师的任务就是唤醒这个潜在的发明家。
例如:三年级上册《主体附加创造法》,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发明创造的第一节课,学生难免存在畏惧心理。教学时除了讲《充气雨衣》的故事外,还可以介绍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发明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理解主体附加创造法后,可让学生填写这样的发明公式:校徽+ =带指南针的校徽,手机+ =带摄像头的手机,拐杖+ = , +
=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原来发明创新就像做填空题,发明创新并不难。
二、创设丰趣的情境,培植创新的沃土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只有激活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才能成为创新的主人。《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学习知识直观化,或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或是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和其他手段,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例如:教学《制作风筝》一课,导入时可用课件播放孩子们在沙滩上放飞风筝的画面,在学习制作的过程时,课件播放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千姿百态的风筝出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诱发了学生制作风筝的兴趣。第二课时,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到操场上做放飞风筝试验,并在试飞的过程中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的优点和不足,并相互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愿望。
三、练就质疑的习惯,呵护创新的幼苗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发问环境,引导学生多思善问,而且要对学生的发问及时强化。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幼稚的、异想天开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要认真倾听,及时肯定,然后,让学生探讨、辩论,集思广益,最后,归纳提炼出令人诚服的结论,这样,培养了学生勤于质疑的习惯,保证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自制报晓鸡》一课时,当学生合作把报晓鸡做好后,做实验时,有的小组提出:摆(易拉罐底)左右摆动时,鸡头和鸡尾为什么不会摆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可让其他小组也试一下,是否存在同样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是摆绳的长度问题还是摆锤的重量问题?并让学生动手实践检验自己的猜测,结果发现原来是摆锤不够重。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创造性地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四、领略操作的奥妙,启迪创新的思维
动作是智慧的源泉,是思维的基础。“手巧才能心灵”,可见动手操作与思维的活泼、敏捷是密切相关的,切断动手操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难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说起。《创新与实践》教材中,每册都有一个单元是设计与制作,教学时要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把动手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的能力。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自制取火的凹面镜》一课时,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经历整个制作与试验过程。先动手打磨易拉罐底至像镜面一样能照出自己的影子,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凹面镜的焦点,把火柴固定在焦点位置;制作完后,让学生亲自做试验,把自制的凹面镜放在阳光下,观察是否能将火柴点燃。怎样做才能使点燃火柴所需的时间最短?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同学们又动手修改原来的作品。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在动中学习、动中思考、动中发现、动中创新。
五、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创新的心灵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说明,一切创造性实践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实践的翅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在《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或是带领学生到实地观察,或是展示图片、实物、翔实的例子,或是观看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后,就能使想象力得到发展,就能使创新的心灵尽情飞翔。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 篇九关键词:朗读;作用;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27-01
语文,朗读最重。的确如此,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要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积累词汇,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终心愿。
一、情景激发欲望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要指导学生理解一定语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样,读出的情感才是真挚自然的。启发,还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形象,能够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画面,只有这样,朗读的感情才是自然的流露。
创设优美的情景。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象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好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富有诗意的美景下,学生就容易激发朗读的欲望。
教学中也可以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课文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讲读有机结合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在讲读课文中进行,做到讲和读的有机结合。例如对教材的重点段落,经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以后,就可以指导朗读,及时的朗读课文,对理解全篇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对阮恒献血前的一系列动作表情所透露出内心的想法是学生要掌握的,也是本文的重点。当学到“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时,我提出让学生数一数他在医生说完话后一共做了几个动作(颤抖地举起-放下-又举起),体会他当时紧张的心情,矛盾的思想,并学生试着说一说他当时为何感到矛盾,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一般会讲到他怕自己的血被抽完,怕自己死去所以感到矛盾。我马上引导学生注意他最后的动作是什么(举起!)说明了阮恒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把血给他的朋友好让她能够活下去!这时,学生们都恍然大悟,也都沉浸在对阮恒的钦佩之中。我对大家说:“阮恒虽然很怕死,但他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仿佛在对医生说:‘我愿意!’你能读出他当时那种从犹豫到坚定的想法吗?”许多同学在指名读时,读得很出色,说明他已经与文章主人公融为一体,也为理解文章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奠定了基础。
三、想象激感
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感的关键。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年级课文《放风筝》这篇课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如果让学生就从课文中去抓感情朗读,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教: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放过风筝,然后问他们放风筝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接着闭上眼睛想象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就在公园里放风筝,回味放风筝时候的心境,眼前跳跃出风筝那美丽的姿态,这个时候再去朗读课文,就会读出放风筝的意境,就会把自己的情感也投入到文章中去。又如教学第五册第九课《爬天都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教师可以从爬陡坡去引导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精心选择练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 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五、运用多样形式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 篇十大家好,我是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书书。
香香
大家好,我是香香。
书书:“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就要开幕了,就由我和香香,带大家一起先睹为快哦。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于2008年9月20日,上午10时整,在台北市世界贸易中心拉开帷幕。届时,大陆出版界近500多位同业、台湾各大出版社负责人、台湾书业界及各协会负责人,将济济一堂,共襄盛举。
2008年9月20日,在大陆,北京还沉浸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带来的激情中,北京用她质朴好客的性格、现代开放的心胸,接待来自全世界的客人。同一个时刻,作为本次交易会主宾城市的北京,在台湾的台北市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三馆,也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亮相。
北京主宾城市展示区将分为四大功能区:主宾城市形象区、出版物主题展区、读者互动区、订货展销区,区区相连却又各自独立。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冯俊科局长为北京图书出版指明风向标――
北京图书出版着力打造文化创意核心产业
目前,北京市有出版社238家,占大陆578家出版社的41.36%。2007年,北京地区共出版图书140,000余种,总定价金额304.2亿元,同比增长7.69%,出版量和种类占大陆的近一半。在保持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品种结构呈现了新的变化,图书重印率由2006年的12.6%上升到42.28%。2007年,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贸易也取得新的突破,版权输出1,529项,同比增长40%。根据2005-2007年版权输出引进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版权输出与引进的差距逐年缩小,从2005年的1:8.38、2006年的1:6.95到2007年的1:4.33。
由于北京拥有最集中、最丰富的出版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现已有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科学出版集团等大型出版企业,有高等教育、人民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等知名教育类出版社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出版社,已初步形成大、中、小布局合理,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均衡的格局。近年来,大陆各地出版发行集团都纷纷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出版发行企业与北京出版界的交流、合作、版权交易不断扩大,从事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迅速发展。通过不断深化出版改革和大力推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出版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
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出版业主要发展目标:一是深化出版改革,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探讨推进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完善政策保障,引进高新技术,开发优质产品,形成聚集优势,吸引内外出版资源向北京集聚。对各种组织从事出版选题策划、书稿创作和成稿拍卖、版权交易等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整合利用多种资源,推动出版创意产业发展。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大流通、大市场体系。支持大型出版企业跨行业融资、跨地区经营;支持大型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和跨行业融资;支持有条件的出版集团公司通过兼并、股份制等形式在异地设立有出版权的分支机构;支持大型出版集团公司跨地区兼并重组其他的出版单位;支持有实力的出版集团公司从事多种媒体综合经营,培育北京出版发展主体。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出版形式、内容创新,提升出版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原创出版工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出版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出版创造活力,开拓原创资源,丰富出版源泉。继续实施品牌战略,调整出版品种结构,提高内容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鼓励发展大众出版,满足不同群体阅读需求,巩固教育出版优势,加强专业出版,打造特色核心产品和优势品牌。推进新技术、新媒体的开发应用,培育新的出版业态,加快出版产业升级。三是完善政策,加强出版交流合作,共创出版繁荣。在发展内地合作交流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在扩大北京与国际出版界的交流合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北京与台湾和港、澳地区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加强出版信息交流,合作开发出版项目,促进图书版权贸易,按照市场法则,使优秀出版物能够互通有无,共享中华民族优秀出版成果。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让国际上能有更多的、不同层次的人群了解中华文明,认知中华文化。
书书:除了主宾北京市,还有很多大型出版集团也会亮相台湾呢!
香香:那到时不是有好多书啊?还有哪些出版集团呢?
Let's go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与会出版集团选介
广东省出版集团
广东省出版集团成立于1999年12月,是全国第一家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出版改革试点单位的出版集团。2003年,集团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广东文化产业中重点扶持的七大龙头企业之一。集团旗下有8家出版社、18种报刊。
安徽出版集团
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于2005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依托大文化,放眼全世界,广交朋友,扩大交流,推动文化产业商业化,出版产业国际化,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主业突出、品牌优秀、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出版产业集团。下属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18家成员单位。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出版集团公司是2005年9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的贵州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发展理念是:优质资源整合要快、整体改革步伐要稳、发展创新思路要准。旗下有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省新华书店、贵州省外文书店、贵州新华印刷厂、贵州省印刷物资公司、贵州天远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等10家。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起始于1953年组建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在江苏省出版总社的基础上成立江苏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由江苏出版集团更名而来。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9家专业出版社,组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强势出版群体。
山西出版集团
山西出版集团于2006年12月21日挂牌成立。集团的发展理念是:做人类文明进步的播火者,当中国文化崛起的铺路人。山西出版集团由集团本部,以及山西人民出版社、书海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等9个出版社,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2个子集团,山西新闻出版纸张公司、山西印刷物资总公司2个物资公司和教材中心、报刊中心等2个本部二级核算单位组成。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精品图书选介
本次参展的精品书来自148家出版社(出版公司),共2113册,总计码洋人民币494380.40元,涵盖了社科、文学、艺术、经济、法律、生活、科技、少儿等各方面的内容。
一。“清史编纂工程”系列丛书
2002年12月12日,以著名清史专家戴逸教授为主任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启动清史编纂工程。这是新世纪一项规模宏大的学术文化工程,借此可以抢救、保护、开发一些宝贵的清代文化资源,为后人了解和进一步研究清史奠定丰厚的基础,造福千秋。
截至2008年8月底,清史编委会已编辑出版“文献丛刊”、“档案丛刊”、“编译丛刊”、 “研究丛刊”和“图录丛刊”5种,共84种658册。
二。《中华大典:哲学典》
作者:任继愈主编 定价:(17册)8,000.00元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简介:《中华大典》是一部汉文古籍特大型类书,全书选录上自秦汉下迄辛亥革命期间的文献典籍中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原始资料,以传统类书的经纬目交织框架的模式,以现代科学的学科、目录学分类方法,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全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为24个典和116个分典,预计收录各类汉文古籍3万多部,共约8亿字,是明代《永乐大典》的2倍、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的4倍,超过所有中国古代类书字数的总和,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云南教育出版社承担的《哲学典》是《中华大典》24个典中第一个完全出齐的典,分《儒家分典》、《诸子百家分典》、《佛道诸教分典》三个分典17册共3,200万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哲学百科大辞典。
三。《符号与仪式:贵州山地文明图典(上中下卷)》
作者:张晓松主编、卢现艺摄影 定价:1,280.00元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简介: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展现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的图书,在2008年3月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装帧设计奖两个奖项。图典分上中下三册,共55万字、2,000多张图片。生动系统地展示了贵州“文化千岛”的典型特色,多样化地对贵州山地民族文化符号与仪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填补了贵州省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些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四。《中国经济通史(九卷十六册,精装)》
作者:方行等主编 定价:1,200.00元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简介:《中国经济通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经济研究所组织全国经济史学专家,历经12年研究推出的新成果,是建国以来由国家组织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系统研究的首部专著。 本书凡9卷(共16册)、730万字。全套书在科学体系、资料分析、观点论证等方面,堪称经济史研究集大成之作。
五。《故园沧桑・人文八闽》系列丛书
作者:曾意丹等 定价:209.00元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简介:全书分8册,介绍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八闽古村民风,以及当地的古建筑、名优特产、名人名胜、文物古迹等,同时着力探讨了海峡两岸的因缘关系,记录古村镇曾经发生的中国历史重要事件。全书图文并茂,共32万字。全书借助古村镇这一历史文化载体,探索闽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
六。《曹雪芹风筝艺术》
作者:孔祥泽口述,黄道京执笔 定价:98.00元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简介:此书被评为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书中介绍了《南鹞北鸢考工志》的主要内容(包括曹雪芹自序、曹雪芹创作的风筝歌诀和绘制的风筝图谱),讲述了“曹氏风筝”的种类和特点,展示了千姿百态的“曹氏风筝”代表作品,表现了曹雪芹风筝艺术的迷人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由于《南鹞北鸢考工志》原书已于1943年被日本人买走,至今下落不明,所以由当年参加摹抄原书的人中目前惟一健在的孔祥泽先生提供的原书史料内容就珍贵异常。因此,《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重点、特色图书推荐
《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之第四卷――华东卷上编(80册)
作者:国家图书馆 主编
定价:40,000元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傅抱石全集》(6卷)
作者:陈履生 主编
定价:(精)5,800元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历代诗经版本丛刊》(全48册)
作者:田国福 主编
定价:36,800元 出版社:齐鲁书社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
作者:隆相法师、毛文风 主编
定价:(精装本80卷)88,000元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香香:我都快转晕……
书书:香香,刚不是还嚷嚷要去台湾,现在怎么啦?
香香:现在就要去吗?
书书:是啊,这次真可谓出版界人士的集体盛宴。坐稳了,我们就要起飞去台北了!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场介绍
台北将掀“简”风潮
执行长李锡东
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台湾红蚂蚁文化创意集团总经理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主会场设在台北世贸中心展览三馆会场,本次交易会台北主会场所有大陆简体书的进货、物流和销售由台湾天龙图书和农学股份有限公司倾力策划执行,届时将布置大陆精品图书展示区和60几个开放式销售区。此外台北主会场还布置有独具特色的主宾城市北京市展区。预计本次交易会参观的民众人数和现场销售码洋都将创下新高。
吸取前几届交易会的经验和教训,本次交易会在媒体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将组织各类媒体对交易会进行跟踪报道,届时将会在台北市乃至全台湾掀起大陆“简”风潮。
书书:香――香――
香香:我刚去台中,那里布置得可精彩呢?
书书:香香,你再乱跑,我下次可不带你来台湾了!
香香:书书,我的好书书,别生气了,别生气了!
书书:谁还有时间跟你生气,快点,台南还等我们去介绍呢!
台中分会场
浓缩就是精华
大典国际文化有限公司薛弘恩总经理
2008年9月20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作为2008年台中市艺文活动之一首次在台中落地,台中文化中心文英馆将作为台中分会场亮相。届时台中市长胡志强、台中学校负责人均会到场参观展览。我们还特别制订一套媒体宣传计划,从9月1日起在台中市主要交通干道上悬挂宣传交易会的彩旗,台中市将近10家电视台均表示会到场录制新闻节目。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对于参展的大陆简体图书,台中民众主要会对文史哲类感兴趣,对艺术类、影印古籍也会特别青睐。台中会场空间相对不大,我们综合多方面考虑,决定坚持“浓缩就是精华”的原则,精心挑选展览图书。
台南分会场
主打“销售牌”
金典教育文化事业集团蔡清渊董事长
台南是个老城,比较古董,文化素养相对高,台南人在文化上的消费比例很高。根据调查发现,在台南办文化展览选择有怀旧感觉的地点效果比较好,所以本次交易会展览地点定在台南火车站旁边的金典教育文化事业集团下属书店。台南火车站周圈是台南市文化人扎堆的地方,再加上书店销售导向的功能,相信本次台南展会将会吸引大批的学者、收藏者和书虫前来参观选购。
台南展会备书量大,品种齐全,且不收门票。所有图书均以开架式的方式展销,拉近参展民众与书的距离。参观民众可翻可读,可坐可动,在一种自由的舒展的氛围中与书作心灵的沟通。
我们还特意为大陆参访团安排了一些特色游览活动,如游逛古韵犹存的大街小巷,品尝风味独特的台南小吃等,非常值得期待。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肯定会越办越好
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总经理张叔言
“它好比哪吒”
从2002年我们开始申办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到2005年7月29日在厦门举办第一届交易会,中间整整持续三年,如同李靖之妻殷氏怀胎三年,这期间听到很多鼓励,也有很多怀疑,还感觉到了观望等待的氛围,但我坚持认为,两岸有浓浓的亲缘、血缘关系,两岸交流的常态化是必然趋势,而且两岸全方位交流又聚焦于两岸图书交流。所以,如果两岸图书能够比较畅通地交流,那两岸的文化就能自然而然地沟通了。这些情况促使我们产生“搭建海峡两岸图书交流平台”的念头。这就是我们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由头。
三年孕育,一朝娩出。“哪吒”诞生了。现在它见风就长,整个发展比预计的还要理想。当初我们通过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与台湾方联系,仅限于地方性的展会,而且也只考虑到图书的交易、订货等。而现在,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已经成为两岸出版和相关产业交流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效果最好的一个平台。两岸出版业界、相关管理机构都认为交易会是密切两岸交流、增进两岸感情,促进两岸朝着更加和谐方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沟通的基础是相互学习
通过这些年举办交易会及日常对台图书贸易业务,我们感受到台湾出版人的认真、细致和辛苦。台湾的出版业是市场导向机制,整个行业竞争很激烈,加之目前岛内经济环境不理想,出版产业不景气,要生存,就要密切关注阅读市场。最值得大陆业界学习的就是出版物的市场运作,特别是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他们有很多珍贵经验。大陆出版产业要走出去,把我们的书推向世界,就要多向他们学习。第二要学习他们严谨、认真、艰苦地工作的态度。再就是台湾图书在装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台湾书做得很有特点,很个性化。
当然大陆出版业也有很多优势。首先在选题方面,大陆出版业有魄力、有实力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策划出版一些重点图书,这方面是超过台湾的。还有,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出版人的眼光看得很远,出版产业的道路能越走越宽。
总之,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肯定,这是两岸无障碍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我们筹办交易会必须持有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未来更加美好
即将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上好条件。目前两岸形势有很大的改变,台湾业界和政界都在寻求对大陆开放的机会,两岸相互了解的需求大大增强。在大陆电视台、报刊不能落地台湾的情况下,图书就成为唯一重要的媒介了。所以大家肯定会想要买大陆的书。我想这一届民众对购买大陆书的兴趣和希望会比前几届要强烈得多,零售的销量会比以前好。第二个,版权贸易图书的交易也会比前几届好。此次参加版权贸易的图书量大质优,大家对版权贸易书的期望都很高。还有一个就是交易会的子项目丰富。所以这一次两岸的合作交流会更加客观,更加重视实际效果。
历届交易会回顾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时间:2005年7月29日-31日
地点: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参展情况:大陆380多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台湾200多家出版和发行机构;共展销两岸图书90万册。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时间:2006年9月20日-24日
地点:台北市世界贸易中心展演二馆
参展情况:大陆160多个图书出版单位、303人赴台参展,大陆参展图书码洋2000万元人民币,35万册,全部由台湾的图书公司在岛内包销。台湾有300多家出版单位参展,共展出70多万册图书。
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时间:2007年10月26-31日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 篇十一【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视界 数学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解读新课标发现:新一轮数学课改我们将围绕良好的数学教育、“四基”、数学素养等展开。怎样的数学教育才是良好的数学教育呢?尚未有权威的定义。数学是一种高度概括、凝练的科学语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学习离不开阅读。带领学生走进数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不一样的数学,获得不一样的数学理解,从而最终促使其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应该就是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途径之一。在本文中,笔者试对数学阅读进行一些实践层面的个性解读。
一、在“厚”与“薄”中解析数学——课本阅读扶本固元
数学是理性的,张奠宙教授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教育应当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数学特性的最主要载体当推数学课本,课本由众多专家及一线名师精心编写,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最重要的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学会如何阅读课本是扶本固元之举。
1.读“厚”教材,让“浓缩的精华”丰满、鲜活起来。
限于篇幅,教材编写必须浓缩、留白。读厚教材,需要指导学生领会并挖掘教材背后的一些东西,如读懂问题情境、例题提示,读懂习题,读懂旁注、留白,等等。读“厚”教材,可以补白、可以拓展、可以开放情境……它既是教师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会“从头至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2.读“薄”教材,让“散落的珍珠”统整、结构起来。
读“薄”教材,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教材、习题、情境,它是学习结构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结构同化或顺应的过程。读薄整个小学数学知识方法体系,理清线索;读薄年段知识结构,形成教学脉络;读薄一册教材,明晰知识要点。比如,阅读教材,学生要能够根据目录知道本册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几个单元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单元结束,能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络结构或思维导图,根据这些导图就可以把握核心的数学知识,把握关键的数学原理。再比如,在阅读一些习题时,要能够从一个个具体的情境中跳出来,把握数学的核心本质。能从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借助模型真正进入数学的世界,也能通过模型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世界。
无论是厚还是薄,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积累经验、生成智慧。
二、在“古”与“今”中寻觅数学——课外阅读锦上添花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著名数学家、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给广大少年儿童题词“数学好玩”。数学好玩,学生才喜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数学读物也一样要好玩。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古今中外的数学趣事,寻找美丽的数学花边。“米寿”特指88岁(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去“一”为“白”),“茶寿”指108岁(“茶”的草字头即双十,双十即二十,草字头下面可看作八十八,二十加八十八即一百零八),数学居然和祝寿有关;随口一吟“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古人居然能把数字写进诗里,数学与生活居然有这么多的联系。花边只是点缀,只是数学阅读的趣味激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值得阅读的数学科普读物,我利用网络、发动家长、求教朋友,淘到了一批好书:《数学小博士漫画百科》光看内容介绍就会吸引住你:数学的世界并非是冰冷无情的。简简单单的“1”,代表的可以是一颗石子、一堆食物、一汪湖水、一片蓝天、一个生命……这本书将告诉你,五彩缤纷的世界,如何变成了简单的1、2、3、4……而枯冷的数字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迷人的内涵;《哈哈,数学原来超有趣》被称之为韩国最畅销的数学知识书,图文并茂最能激发学生翻阅的兴趣。类似的书还有近百本,如《阅读新视窗:贝贝妮奇奇卡的数学之旅》《奇妙的数王国》《数学花园漫游记》等。这些书涉及数学的前世今生、古今中外,涉及数学世界的人、文、情,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数学世界。
有了好书,如何让学生更懂得珍惜,更自觉地阅读呢?我在班里开展了“漂书分享”活动:为每本书编号登记,请书主人激情推介,唤起其他学生的阅读欲望,分批借出,看完速还。书在教室里快速流动,好看的书都要早早预订。偶尔还会抽时间进行阅读心得分享。书源在扩大,流通在加速,价值在升华,数学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一种快乐的期待。不到一个学期,很多学生都已经阅读完六七本数学读物了,相信这份积淀总有芳华绽放的时候。
三、在“做”与“思”中经历数学——阅读生活积累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本次课标修订中新增的重要内容。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笔者以为,可以开展数学专题活动,结合教材的操作性内容进行专项研究“做数学”,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阅读生活,从生活的层面思考数学,这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升和毫升”单元的教学中,由于这些容量单位大,学生没有生活储备,缺乏感觉,实际教学中也不可能让他们都去实验、操作。于是,教学设计中,我思考将一部分操作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带着数学任务在调查、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超市去调查,在家里做实验,有的家长也陪着学生一起做,看似简单幼稚的实践性作业,他们却乐此不疲。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做”的过程中“玩”的快乐。在制作量器、估算容器容量、验证等过程中,学生借助N多次的实践体会很好地建立了“1升”“1毫升”“几十毫升”等概念,使抽象的容量单位被赋予了经验的累积,变得有意义起来。
这样的专题学习活动一学期可能只做一到两次,但数学阅读除了阅读有形文字外,还需要“做”“思”结合,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用数学的视角去阅读生活,去感受数学之于生活的意义,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在“悟”与“述”中内化数学——数学表达诠释理解
史宁中教授说:“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是隐性的东西,光靠老师的讲是不行的,必须自己感悟。”数学阅读中悟出的东西如何使之显性并传递出来?我要求学生能够“讲述”,借助讲、画、文字(写数学日记、小论文)等形式诠释自己对数学的独特理解。
数学是什么?不同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三年级的蒋佳翰写道:“提起数学,首先会想到枯燥的计算和干巴巴的题目,但数学的真面目并不是这样的。数学是有趣的,是巧妙的推理、灵活的思考。数学是玩的,要学会玩,否则,数学在你面前永远是无味的。早上,一起床,看一下时钟,一眼就被数学粘上了,你早餐吃什么?2个馒头、1个鸡蛋?数学仍紧跟着你……”六年级的蔡依依写道:“也许每个人都会对数学有不同的定义,我想,数学就是一门引导我们去学会思考、尝试探究、活跃思维、开阔思路的课程。”
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看完一本书,我都建议学生用日记、周记或小论文的形式写下感受并与人分享。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会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独特理解。
谁的风筝放得高?
做一张练习试卷时,我对附加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放风筝比赛中,小明和小红各用30米长的线放风筝,放完后固定在地上,已量出小红的线与地面呈50°夹角,小明的线与地面呈45°夹角,谁放的风筝高?
我想:老师曾教过,垂线段是最短的,假设与地面垂直的风筝线高达30米,若不是垂直线段,但是要到30米高的位置,一定需要更长的线,如果只能用30米长的线,风筝肯定会低一些。同样是30米,与地面形成90°的线放的风筝一定最高。
为了验证猜想,我以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30米,与地面夹角分别是50°(小红的)和45°(小明的),量得:小明的风筝离地面高大约21米(2.1厘米),小红的风筝离地面高大约24米(2.4厘米)。2.1
在不断探究思考中,我体会到思维的快乐,发现题目中内在的规律,通过熟练运用,灵活解决问题。
上文中的同学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对一个四年级学生而言实属不易。
开展数学阅读,目的不是想让学生掌握多少数学知识,写出多么精彩的文字,而是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去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逐渐去积累一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逐渐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发现,悟出一些数学的味儿。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 篇十二2011年11月8日,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一群参加“纺织文化之旅”的外国“织女”们在馆长吴元新的指导下,极有兴致地学习操作纺纱车,并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她们当天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制作的蓝印花布台布。连日来,这批来自瑞典、丹麦的23位女性纺织工作者畅游南通,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沈寿艺术馆、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等环濠河博物馆,观摩和学习刺绣、蓝印花布制作、纺织等传统工艺,感受中国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外国友人专程造访南通的环濠河博物馆群,并不是新鲜事。去年11月,参加上海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的近600名全世界博物馆界的专家相聚南通,慕名参观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相得益彰的馆藏风格,深深吸引了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博士。她对“环濠河博物馆群”现象充满兴趣,特地要了相关资料,表示“回去作些研究”。此行的外宾中,还有国际博协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安奈特,当她踏上了南通这座“博物馆之城”的土地时,同样发出连连惊叹。早在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时,来通参加活动的国际博协主席库敏斯也为环濠河博物馆群的风采所折服。
据统计,环濠河博物馆群现有20家博物馆,其中,国有博物馆4座,行业博物馆9座,民营博物馆7座。有各类专业人员255个,全年举办各类展览86场,文物藏品123970件,年接待观众114万多人次,已有10余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其中,国字号的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等主流场馆在国内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眼下,南通市正在积极筹建中国慈善博物馆、中国眼科博物馆、中国环境博物馆等三大部级博物馆。
文博产业 初露端倪
盛夏的南通博物苑,绿意盎然,风景秀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百余年的岁月沉淀,让这座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拥有了一份别样的历史厚重感,博物苑游客服务中心人来人往,为这座百年老苑再添新韵。
这个服务中心集旅游、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总投资1000万元。真正现代化的博物馆,可以看,可以逛,也可以休闲,能让参观者待上一整天。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化的经营,对博物馆和游客来说是双赢的。眼下,博物苑正着手设计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含金量的旅游产品。
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营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更加迫在眉睫。在环濠河博物馆群中,民营博物馆占近1/3。没有政府拨款,纯粹靠自收自支,民营博物馆的生存之道更加令人关注。
对于这一点,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深有体会,“博物馆要走以文养文的道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2008年,沈寿艺术馆成功改制,摘掉“事业单位”的帽子,披上“民办”的外衣。抓住改制的契机,近年来,沈寿艺术馆不断拓宽思路,通过多种渠道弘扬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
自2009年,沈寿艺术馆制作的精美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由国家主席亲手赠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后,一时间名声大振,随着14家媒体纷至沓来,四面八方的订单也紧随而至。卜元透露,该馆已与国务院礼宾司、外交部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沈寿艺术馆还开办了文博商行,常年开办书画展、鉴定古玩、开发民间家具等,想方设法创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走市场化道路,不断开发风筝产品,是风筝博物馆创收的主要途径。“我们馆每年都会推出五六只大型创意风筝,目前已开发出6大类、20多个品种的大小风筝。”风筝博物馆工作人员徐俊华介绍,这几年,礼品风筝销路一年比一年好,不少大型企业还来博物馆定制极具企业文化特色的风筝。现在,该馆平均每年风筝销售额达10多万元。
作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每年都会花上大量时间外出参加各类展览。“一方面是为了宣传南通的非遗项目——蓝印花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握市场的需求。”近年来,蓝印花布博物馆积极走产业化道路,其注册的“蓝艺”品牌,旗下设有服饰、包袋、鞋帽、台布挂壁、工艺品等五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与保护!”吴元新认为,民办博物馆不能仅仅当“花瓶”,必须开门办馆,自谋出路,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
“文博产业,大有可为!”杜嘉乐举例说,博物馆对外提供文物复制技术,比单纯卖复制字画更有市场,博物馆的创意经济具有无限可能。他透露,南通市正筹划举办中国博物馆民间收藏博览会,意在吸引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参与,打造一个集展览、鉴宝、讲座、拍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活动,放大南通“博物馆之城”的品牌效应。
内涵提升 任重道远
南通纺织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建成开馆以来,该馆接待了数十万中外宾客,被誉为集历史、科技、园林为一体的纺织大观园。“当时,上海、浙江等地博物馆都曾来南通纺博取经,一时间享誉全国。”从事博物馆工作已有30多年,凌振荣心中始终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博物馆情结。他透露,由于体制改革等历史原因,这个博物馆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一度出现“断奶”现象。为了维持生存,该馆的房屋大量出租,展陈也多年不变。最近获悉,该馆情况已引起市领导重视,有关部门也采取了扶持办法。
与纺织博物馆的现状相似,南通建筑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馆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也处于闭馆状态。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地,很多国外的大艺术家就是在博物馆长大的。”作为南通博物苑的老领导,凌振荣亲眼见证了环濠河博物馆的发展、壮大,更看好未来的发展。100多年前,张謇先生开风气之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00多年后,南通的博物馆群如何续写辉煌?有了量的保证,如何确保质的提升?这是摆在南通博物馆人面前的难题。
拥有优越的地段、良好的基础、丰富的资源,环濠河博物馆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均坐落在濠河风景区内,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凌振荣认为,这样的布局不仅代表了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方向,也符合世界博物馆的发展潮流。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