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美文网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优秀11篇)

点击全文阅读

圆明园观后感600字【优秀9篇】推荐度: 热点范文

从“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及至世界都损失很大。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1篇圆明园观后感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观后感 篇一

它,在北京西郊;它,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它,曾经可以站在世界建筑和文化史上的巅峰!可是如今它,失去了以前那耀眼的金光,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现在,它只剩下几根横七竖八的石柱!它就圆明园。

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这三个园组一个皇家园林,这个皇家园林里有模仿北京城的“小城”,在这“小城”里也拥有叫买声,卖买声,只不过这些卖买的都是一些官员,不过,买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有时,皇帝也会来买东西。还有在水上的“书房”,坐在“水上书房”里下棋,别说是一天,一个月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圆明园中还有西洋景观,“十二生肖喷泉”就是西洋景观的一部份,十二生肖就分别是上午的1点、2点、3点……下午的1点、2点、3点……,每到12点时就一齐喷,还有……据说当时皇帝的钱,相当于世界的三分之一,怪不得五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的生命就到了尽头,英法联军当打到圆明园时,贪婪,妒嫉,占为已有,他们越看越火,越看越生气。终于,他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砸开圆明园的大门,冲进圆明园,逼迫皇帝签下《北京条约》,然后四处放火,四处抢劫,他们能拉的就拉,能搬的就搬,他们能砸的就砸!到处都是瓷器的碎片,到处都是鲜血在流淌……

看到了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英国博物馆,据说,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东西全是中国的,在这四分之一里,有四分之三的全是圆明园的……,这此宝物,本来就我们的,本来就是有这我们艺术风格的,而今天却到了外国人的手里。

这两个强盗在全世界一二的地方杀人放火,杀了怎么多人,烧的只剩下横七竖八的石柱,你们,知不知着羞耻?

圆明园观后感900字 篇二

以前,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读完后,我觉得当时的心情既愤慨有惋惜。

我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的愤怒,英法联军故意破坏我们的圆明园,现在,我们之可以看到几根柱子和裂开的墙壁,看到这里,真是令人气愤。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主要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的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而今天圆明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圆明园毁灭前和毁灭后的照片,毁灭前的圆明园金碧辉煌,非常美丽壮观,然而毁灭后只有孤零零的几根残柱立在那儿。这些都是英法联军干的“好事”,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能拿的东西全部拿走,实在搬不动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证据,10月18日和19日,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烧了个精光。现在,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里有很多东西都是圆明园的,我感到既愤慨又惋惜。圆明园内这些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就这样毁于一旦,黄金变成了灰烬……圆明园那最后的美,最后的形象,居然是投射在强盗眼中的。

我读到第三段,不得不赞叹古人,固然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这一座园林的瑰宝!这可是花了一百五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我真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但我读到英法联军夺取我们的财宝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洗不掉的仇恨。

这些强盗们故意破坏我们的圆明园,把圆明园化成了灰烬,读到这里,我真为他们的总统感到丢脸,为英法联军感到可耻。

这情景让我想起了南京-,日军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上海、洛阳城等各地,日军还在中国举行-比赛,看谁杀的多!日军光在南京就杀死了三十多万个中国同胞们!

中国人用了仁十八年的时间终于洗刷了一百年被挨打的耻辱,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我们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大胜利。

圆明园——这清帝国的大观园,中华民族的红楼梦,最终还是破产了,星罗棋布的四十景,名存实亡。或者说只剩下了残梁断柱,这已是它最后的风景。除了废墟,还是废墟。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要为祖国效力,保卫我们的家园!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我们不可以忘记以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我们仁十一世纪的青年要把国耻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迈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前进,迈向未来,迈向前进。

《圆明园》观后感 篇三

听啊!那些人,烧圆明园的理由竟然是我们中国人不让他们进去偷盗。他们竟然不知廉耻的对我们中国人民大声的说出哪个蛮横霸道的消息。他们的行为让我咬牙切齿,他们的野心大的很。三天就三天,一个那么美的园林就被他们破环的不成样子了。他们抢完了,实在拿不走的,不!应该是抢不走的,就会破环原因是为了破环证据,他们真是可恶至极。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非但不去阻止。还有的随军的人说什么:能拿走的尽快拿走,反正还要烧掉。我们中国为什么到这种地步?再怎样,我们都不能失去仅有的自尊啊!并且还那个不平等的条约。那叫什么。那叫懦夫!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的屈辱,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并且我们还会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为了中国人的尊严,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祖国能不落后并且立足于全世界,也为了能够抹去那一切一切的耻辱。我们应该站起来。因为祖国需要我们,祖国的未来我们扛的起!

《圆明园》观后感 篇四

在一个官吏腐败的国家中,每一丝空气都弥漫着虚伪、庸俗、封建的气息。这就是曾经“繁荣”的中国,在这繁荣的背后,千万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清朝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是他们为清朝扛起了一片兴旺的盛世。

有一座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圆明园。凝聚了两代人的心血与智慧,在电影中,一道道光芒映着圆明园,在日光下曜曜生辉,这座奇迹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东方文明的完美体现。雨果曾说过:“法国所有的城堡加起也抵不上一个东方的圆明园。”单从它的地位来说是举世无双的,必须有一位学者、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民和形容。在我看来,这正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想象一下当,时奴役了多少人用于建造圆明园,此规模之庞大,又有哪个人是真心愿意为此卖力呢?康熙帝是设计明园的第一人,说明他希望用科学改变中国。

可是清朝的封建思想导致清朝不相信科学的落后导致中国被欺凌。以史为鉴:当我们用鸦片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时,西方人用鸦治疗疾病;当我们用火火药制成炮仗驱鬼拜神时,西方人在用火药造出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当我们用罗盘测量风水时,西方人把罗盘运用于航海技术上……

也许我的文字太过于匮乏,我早已无法形容圆明园的。美或英法联军的残暴。从前,我看过《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其中强烈立谴责了英法联军所犯下的罪行,当那两个强盗扔下火把,带着胜利满载而归时,所有的奇迹倾刻间化为乌有,圆明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巨大灾难。法国军官与吕西阿尔芒回忆:“《一千零一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在的东西,而我在价值3000万法琅的珍宝财富中徜徉。”这句话充分体现出这些士官们的强烈占有欲,这些财宝,智慧霎时间变成了手中把玩的消谴品,他们已经沉浸在抢却和掳掠当中,英法联军的劫使得圆明园满目疮痍。可是,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所谓“议和”条件。我想问问,当敌人的炮弹挤开中国的大门之前时,清政府在做什么?“前车覆,后车诫。”前人做过的错事,又为何再次重演呢?谏言不讷,却闭关锁国,耻辱啊!万园之园早以无昔日的风彩,今日唯剩断壁残垣。

当中国古老文化被破坏、遭蹂躏时,我又能说什么?当一座座亭台、一张张写满中国文化的书籍时,那种心痛不是笔墨能形容的啊!智慧被摧残,但那个年代,这之算得了什么?当一幅幅字画抛到火堆中焚烧,又有几人为之痛心疾首?

说了这些还是难解我心头之恨,但《圆明园》这部电影向我们诠释了圆明园的历史,恢弘壮阔的圆明园的创建,扩建,被毁的全过程。好似就近在眼前。看到这些,证明着如今的中国发达了,正如一只咆哮的雄狮证明着自己的强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圆明园》观后感 篇五

暑假期间,我看了记录历史的影片——《火烧圆明园》让我深有感触。

在影片中,我知道圆明园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有数不尽的金珠玉器,名贵的古玩书画,优美的建筑,这一切的一切都没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废墟,零零星星的残砖断瓦,这都源于1860年6月……

公元1860年6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如同饿狼一般疯狂的扑向金银财宝。此时的他们在别人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所不能,却又显得那么肆无忌惮。口袋里全都装满了,还要用窗帘包裹着瓷器,玉器。实在不行就用棍子棒子砸了,或者一把火烧了,一连几天,圆明园到处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从此世界上最华丽最壮美的圆明园消失了。

为什么?为什么?是清政府的无能,是清朝人民的软弱?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封闭祖国的大门。

看完这场电影,我非常愤怒,回想过去,联想当今。

如今的祖国,宛如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名胜古迹的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观光,那些高鼻子的外国人在中国也会点头微笑,但是,就算他们再点头再微笑,我们也绝不会忘记那载入史册的屈辱!

《圆明园》观后感 篇六

人人皆知的我国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是东方文明中的奇观,被誉为是“全部造园艺术的模范”和“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早年说过:“早年在国际的一方有一个奇观:这个奇观叫圆明园。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使用其幻想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会集在那里。请你幻想一种我们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修建物,就像月宫的一座修建物,那就是圆明园”。我们今晚所看到影片里的‘圆明园’仅仅通过现代的科技制造的一种假象,但足以感受到昔日的圆明园有多么的美。

影片圆明园就是一场视觉大宴,在影片中我们能够欣赏到大量的我国传统的修建艺术,也能够欣赏到西方以及西北少数民族的修建艺术。我们还能够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我所感受到的有以下三点。

一、缔造的规划和特征。我信这是任何一个人看到这部影片后的第一个慨叹。圆明园的缔造经历了三代帝王的缔造,这是与其时的社会布景离不开的。其时清王朝入关后,因为皇帝不适应北京紫禁城内酷热的气候,就在北京西郊的海淀缔造了圆明园的前身畅春园,成为皇帝消暑的当地。后来逐步扩建,到乾隆帝时,国库充盈,更是大兴土木。由此,圆明园的格式大体已构成,其面积也相当于现在600个足球场那么大,能够任由你幻想其规划了。圆明园的缔造聚集了其时江南的若干名园林胜景的特征,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皇帝也将自己的诗情画意融入于千变万化的现象傍边。不仅如此,还吸收了欧洲的修建风格,把欧洲的园林修建特征与东方的`园林风格相结合,最著名的就有‘大水法’。园内的各种亭台楼阁、洲岛、桥堤、曲廊等修建群的全体布局让人感觉到了调和完美。

二、我国古代调和美。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再现了清王朝的宫廷画师所作的圆明园规划图,但这些几百年前的规划图纸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好像就是一幅山水与修建现结合的国画。在这些‘规划图’上的修建基本上契合其时圆明园的实在修建物,也就是说古人就是依靠这些‘规划图’来缔造圆明园。在规划图上能够看到这些修建与周围的环境很调和,与环境相交融,这也就是古代人寻求的一种‘调和美’,能够说是人与自然的调和。我国的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状上就主张调和美,这也与儒道两家思维密切相关,两家思维的交融为一起的调和美的思维。三代帝王对圆明园进行规划时就特别注意调和,圆明园在全体上自身也就是一个帝国地图的缩影,在园中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假山就喻为‘昆仑’,还有仿庐山风光的‘酗庐’等,修建物再置身其中。在影片中也讲到这种调和性直到乾隆帝时才渐渐消失。当然,古代的调和美在文学上也有体现,苏东坡就曾说过;“诗情画意,诗中有画”这么一句话。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也是调和的一种体现。

三、东西文明的差异。在影片中有这两个情节,西方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东方这个文明古国后,想进入清朝皇家画院,就以西方绘画技法画了一幅小孩的肖像,以博得皇帝的欢心,成果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皇帝不喜爱他的绘画技法。另一个就是皇帝想要建一个西方水法,而在其时就只有传教士郎世宁懂得西方的修建,所以郎世宁成为了规划师。因为皇帝的极度关注,郎世宁的规划都要由皇帝过目后才能行。这位东方的主宰看到郎世宁的规划的水法后一度在改,他以为‘裸身的人’不能呈现在他的‘视野’内。更进一步的看,这些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在其时的东方审美寻求的是‘神’,神似而形不似。西方审美寻求的则是‘写实’,实在的描写。难怪皇帝会说小孩的脸上怎么能有阴影呢!传统的儒家思维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独裁控制在清朝又达到了前史鼎盛时期,未出嫁的女子足不出户是其时所谓的道德规定,更甭说会呈现‘裸体的人’了。而在西方人们的思维则是较敞开的,他们更喜爱去寻求为其时不知的一些东西。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我国人与西方人对待科学不同的情绪,西方人对科学是执着的寻求,而在其时的我国人眼里更本就没有科学这个概念,清朝的控制者也以为学习西方的技艺就是玩物丧志。我想文明也是影响一个民族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正是这些文明的差异,导致了火烧圆明园的悲惨剧。

如今是圆明园已是一片焦土废墟了,但它早年的庞大的地域规划、出色的营造技艺、精美的修建景群、丰厚的文明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明内在不会被人们忘掉,更不会被前史忘掉。

圆明园观后感 篇七

这部电影以意大利人郎世宁的角度拍摄的纪录片,以他绝无仅有的机遇见证了这个清帝国的辉煌。而片中导演完整的把当年郎世宁在圆明园里由初始设计到落成完工再到中英战争时期被八国联军毁灭的历史记录利用数字技术展现给观众。我在家以及在公司不止一遍又一遍的观看这部电影,由片中的感叹转而到惊叹再到无奈它毁于当年的战火,使我久久不能忘记当年的屈辱历史。圆明园,它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强盛跟迂腐软弱。美伦美幻的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中烟消云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光辉与屈辱。

意大利人朗世宁,他是意大利传教士,到中国后希望康熙皇帝欣赏他的西洋油画手法,为了讨好皇上,他画了康熙的一个孙子,结果皇上看到后说:“这幅画中只是一个小孩,没有什么意境。”朗世宁花费了7年的时间,学习到中国绘画手法,开始了他为熙、雍、乾三朝服务50年的御用画师生涯。

圆明园在康熙生前是以畅春园为主体的帝王离宫。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紫禁城的环境极不适合居住,康熙在因多湖而号称海淀的北京西北角修建了畅春园。在皇四子胤祯的精心安排下,康熙在畅春园西侧,圆明园前身的一个花园里,牡丹丛中,第一次看见了自己12岁的孙子弘历,他对弘历的聪慧大为欣赏,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了帝位归属问题。

因为这个情结,雍正、乾隆登基后,都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尤其是乾隆期间,当时帝国的财富占据全球1/3,人口也占1/3,乾隆自视天朝大国,是全世界人效仿的榜样。他听说法国国王的凡尔赛宫有大水法,就命令朗世宁在整个园林的东部修建一座西洋园林,就要有大水法。

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园林修好了,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跟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乾隆将这个园子送给了在平定准葛尔叛乱中极为有功的部落首领女儿香妃。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最后不过是帝国皇帝给自己的一个女人的礼物而已。

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开始,中华的文明就止步不前。以至于到了中英战争初期,清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抵御侵犯国门的八国联军。最后这座让人类不能忘记的梦幻中的园林毁于战争,关于焚毁圆明园一段,影片也用了理性跟客观的分析,不同以往的激愤。

从人类文明成果的角度来讲,痛惜它被毁灭于战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是集于3000年封建思想的集大成者,反映了封建帝王力图将它作为封建文人的审美感。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建造一座美仑美唤的人间仙境。再搜罗全国的奇珍异宝,珍贵字画,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穷全国之力图帝王的一己之私欲。

但它却是中国最繁华旖旎的一笔,而后,那繁华旖旎化作水露,供养直至永恒的那了寂无色的花枝。它正如诗人保罗?瓦莱里吟过那样:“我们这些文明,如今皆知,都要消亡。”我们能接受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接受圆明园的毁灭。万事有始有终,是真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圆明园观后感 篇八

1860年,清,咸丰十年。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焚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放火,使这座世界名园变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这座变为一片废墟的万园之园,在向我们呼唤:中国人,站起来吧!虽然圆明园被大火烧毁,但百年来,他却把奋斗的力量输入我们的躯体。纵然八国联军侵华,纵然英法联军毁掉圆明园,但暴力无法使我们屈服,只会使我们更加坚强。纵然洋枪大炮打死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人,但却打不死他们的灵魂,纵然圆明园被大火焚烧,但圆明园依然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用心灵去体会圆明园,你会发现,他在仰天长叹:当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时,在中国领地上横行霸道的额尔金得意忘形的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掠夺者将此举妄称功绩,但世人却因这句话而愤怒。当联军攻占北京,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死于枪弹之中时,皇帝却去了承德的避暑山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耻辱!

三天,三天,一座万园之园毁灭,一个个血肉之躯倒在血泊之中。在世界上生存了150余年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奋勇杀敌的壮士在战斗中全军覆没。此后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争相涌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的毁灭和不平等条约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圆明园废墟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奋发学习,掌握科技知识,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圆明园观后感1800字 篇九

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视频,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我通过其知道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 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直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后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圆明园观后感1400字 篇十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这是屈辱的历史,这是背叛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愿重演的历史。

大型史诗性纪录片《圆明园》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是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历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虽然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画卷。其实火烧的又哪只是圆明园呢,他烧的其实是精细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要比圆明园大得多。然而焚烧的又何止是建筑呢?焚烧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骄傲,世界的奇迹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欧洲式水法,它的规模之大与它的神奇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叹为观止。并且大清的皇帝还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去取悦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为她建立它喜欢的草原与建筑。它的富丽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个建筑都是美的化身。

当时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此时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先进的工业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悲剧性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今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美好。正如那句古谚说的一样,历史的-往往被繁华所遮掩。

鸦片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最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么的喜欢自然科学,而后世的皇帝却是如此的无视科学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财务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开的拍卖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荣与衰败。他奇特的建筑与想法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现在也在重修圆明园,但是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历的缺憾!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可以创造未来。在未来,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谨记“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一份力量!

圆明园观后感 篇十一

周日,我们一家去圆明园游玩。

刚进圆明园,就看见了残垣断壁,想:当时真是太落后了,这么好的院子都被烧了。再往里有一点,发现。有一座破烂的石桥,上面介绍:这是唯一的到保护到现代一座古代时的桥了。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说:“当时的中国真是太,真是太落后了!”接着我们就去了西洋楼遗址。

原来书上的那幅图就是西洋楼遗址,西洋楼遗址的残垣断壁更多。据介绍,西洋楼才占圆明园的百分之二。那为什么其他的建筑都没有了呢?原来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用木头建造的,在英法联军防火的时候基本上烧得不成样子了。那为什么只是基本的烧坏,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没有了呢?原来圆明园曾经遭到过四次破坏:第一次是英法联军,第二次是八国联军。而第三次第四次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成的。第三次:太监与游勇兵的抢夺,第四次是农民的开垦。唉,圆明园拥有着百年的历史,而一把火却把它烧毁。真是太可惜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更加的惋惜。我们走进十二生肖兽首博物馆。据介绍我国现在只有五个真的,其中有一个在台湾,而有两个被法国巴黎收藏家收藏。另外五个下落不明。

现在有些人说,到底重建不重建圆明园。我认为圆明园不可以重建,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知道:圆明园曾经是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公园,而由于我们的落后遭到抢劫。所以你们要知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点击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