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一米范文细心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精彩7篇】,欢迎借鉴。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观后感 篇一北京冬残奥会是一个缩影,体现中国温度。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场馆设计安排上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打造“无障碍的冬残奥会”。在北京冬残奥村,所有入口使用平坡入口;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将在赛时通过手机App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路线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在冬奥会期间投入使用,服务广大听障人士……北京冬残奥会不仅设施“全面无障碍”,服务更是周到无障碍。
通过建设高标准、无障碍和包容性的冬奥环境,形成一套具有基准意义、系统性的无障碍标准,为赛后持久、可持续利用留下宝贵财富。北京冬残奥会作为缩影,不仅将向世界传播和平与友善,用热情传递中国温度,更将为日后推动提升我国的无障碍环境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关爱残疾人,北京冬残奥里见真章。日益完善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服务,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扫除障碍,已� 让我们共同期待,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奥运健儿绽放精彩!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二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上,伴随着残奥会会旗冉冉升起,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庄严磅礴的旋律回荡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传递着自强不息的中国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的乐手是47名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盲人孩子。
层层选拔,5天内完成“首次排练”
据了解,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一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成立于2011年,最初由34名老师、36名盲人孩子组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乐团现有老师32人,盲人孩子70余人,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而本次参加演出的成员由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孩子组成,年龄最小的仅有10岁,绝大部分孩子都出生于农村,其中不少孩子还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
2021年11月,扬帆管乐团接到演出任务,根据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工作安排,从100余名团员中选拔出47名音准、节奏感都比较好的团员参演。从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只有49天时间,管乐团师生们放弃了寒假休息,进行了高强度集训,一遍又一遍地记谱、演奏、排练。师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5天内完成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首次排练。
严格要求,低温下保持“声行合一”
2月8日,师生一行63人启程赴京,进入封闭管理,开始集训。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加上饮食上的不习惯,更大的困难也接踵而来。
对于这些盲人学生们来说,因为没有视觉经验,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出场时持乐器的姿势、预备演奏时拿乐器的动作。都要经过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和纠正。
除了排练,寒冷的气温也是乐团面临的一大考验,孩子们不仅要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站立,还要克服铜管乐器被冻住后,吹不响或者跑调的问题。
为了完美地展现这1分58秒的“声行合一”。孩子们每天冒着严寒在室外训练半个小时以上。通过不断练习,孩子们逐渐适应了演奏环境,联排表现也一次比一次好。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观看了扬帆管乐团的演奏之后,感动地称赞;“音准特别好,演奏得特别棒,你们都太棒了!”
每当询问孩子苦不苦,累不累?他们都会回答:“苦,累,但是值得!”因为他
3月4日晚的开幕式上,孩子们挥洒激情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台下,老师们屏息观看眼中闪耀着点点泪光。孩子们虽然看不见世界,但他们的努力,世界看见了!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三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装开幕,泉籍艺术家蔡国强担任此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觉艺术总设计和焰火总设计,开幕式上独特的焰火表演给世界各地的嘉宾和奥运健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朵雪花、笑脸、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此次开幕式焰火表演纯洁、温暖、多彩。“此次焰火表演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的爱与尊重,不仅燃放出世界语言笑脸,还充分运用了紫色烟花,通过漫天的焰火表演体现对占全球人口15%的残疾人群体的尊重。”蔡国强说,紫色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去年新发布的标识颜色,代表残疾人群体不再被边缘化,他们并不“特别”,也能从事多彩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脚印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迎客松”和“天下一家”,此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同样精彩。蔡国强表示,根据国内外形势,加上疫情原因,此次焰火表演整体创意选择了这样一个更简约、更简单的主题,延续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
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四2022年,中国将举办冬奥会,届时,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再一次在中华人民的心中激荡。我兴奋了,激动了,每个人都激动了,兴奋了。在那时,我们将和全世界人民手拉手,共唱体育的颂歌!届时,我们将在雪上驰骋,共享体育的欢乐!在那时,我们将高举着双手为每一个运动员喝彩,我们将张开双臂和身边的每一个人拥抱!我们将共同感受体育的魅力。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更要将奥林匹克精神带在身边。我们要刻苦奋斗,努力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滋养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让世界充满欢乐,充满爱。我坚信,我们将在祖国的关怀中,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提升自我,飞的更好,跑的更快,变的更强,更强!
我和世界、和祖国、和将来的自己有一个美好的约定,我们相约2022,我们相约更加美好的未来!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五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此外,沈晨还透露,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也将在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在运动员入场时带领大家欢迎远道而来的残疾人运动员。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观后感 篇六无障碍理念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残疾人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根据冬残奥会赛事运行的需要,8个竞赛场馆、两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时,将有大批运动员、观众、媒体等抵达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团队根据不同人群打造了5条进出场馆的无障碍运行流线,冬残奥运动员可实现无障碍入场。冬残奥会设施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运行流线清晰顺畅,设施建设规范标准,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更有温度,将给予人们更美好的体验。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七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 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虽然上苍是那样不公,它没有给我十全十美健康的身体,没有给我靓丽的容颜,但是它给了我一颗多么美丽善良的心!我用我的心来生活着,用我的心来爱这个世界,爱每一个人,我的人生将演绎如此生动和美丽!
点击全文阅读